測頭位置和測針等效直徑的校正

1:測針校正的方法

量塊、環規、球

測頭校正有多種方法:可以利用量塊、環規進行測量,改變測針直徑直到測量出準確結果。

最好的校正是使用標準球,既可以測準直徑,又可以得出測針的位置關測頭位置和測針等效直徑的校正系。

爲什麼測針的等效直徑小於名義值

1)只有接觸後才能觸發。

2)觸發後的計數鎖存的時間。

3)測量機停止時慣性。

4)測針變形。

5)測針越長,等效直徑越小。

結論:校正測針的速度要與測量速度一致。

2:測頭位置的校正

用標準球取其球心座標得到不同位置之間的關係矩陣,將不同的測頭位置測量的元素轉換到一個測頭位置計算。

校正測針時用三層以上測點。測頭位置校正的檢查,使用各校正後的測針測同一個球的球心,觀察球心座標的變化。

增加位置如何校正1)如果標準球沒有移動,可以直接對新增加的測針校正。2)如果移動了標準球,先校正1#測針,再校正新測針。已校正的位置不必重新校正。

3:星形測針的校正

‍星形測針的測量方向

1)觸發式測頭大部分是5w。只有5方向進行觸發。

2)+Z方向是向側面打滑後觸發,誤差比較大。只能用球形測針,不能用柱形。

3)測量時儘量沿零件法向測量,避免測針打滑。

星形測針變化位置後校正方法

1)標準球的支撐方向必須隨測針方向改變,才能校正所有測針位置。

2)可以自制六方體,方便改變標準球位置。

測頭的測力和測針的長度

測力影響測量精度

選擇適合測針長度的測頭,注意測力和測針長度的協調。

5:測針組的校正

必須成組校正

測量元素的分析

1.元素的測針半徑補償

1)點的半徑補償方向,以座標系的軸向和測頭回退方向爲準。

2)面、線的測頭補償。

3)圓、圓柱、圓錐的半徑補償。

4)曲線、曲面的半徑補償。

2.星型測針半徑補償,取平均值。

3.測量誤差和測點的數量。

零件座標系

1.爲什麼建零件座標系

1)測量公差(如:位置度)的需要。

2)程序測量的需要。

3)準確測量的需要。

4)輔助測量。

2·建立零件座標系的原則

識別圖紙的基準,根據圖紙的A、B.C基準。

選擇適合的基準,零件基準、加工基準、設計基準。

3,特殊座標系和靈活利用座標系

斜孔的測量

徊轉體零件座標系

幾個難題

1.小圓弧

小於1/4圓,出現很大的測量誤差,分辨力、重複性原因。增加測量點。

改變方法,測量輪廓。

擬合的方法。(根據具體情況,探討)

2.同軸度

基準與被測的關係。

按照實際使用的情況處理。

3.窄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度

窄平面對矢量方向影響大的因素。

輸入參考長度的選擇轉換測面爲測線

4.柱與平面的垂直度

1)互爲基準時選擇大基準。

5.測量距離

1)測孔還是測圓柱。

2)小平面的距離。

6.毛坯件的測量

1)選擇大球的測針

2)多采點

3)指定位置

4)去毛刺

7.螺紋孔測量

用銷子輔助測量孔位置。

.編程的思路

‍編程要求:安全、高效、精確、可靠。

‍1.模塊化編程。

初始設置語句。

a)觸測距離、速度設置。

b)測頭設置。

c)座標系設置。

測量起始點。測量過程語句。

.......

測量終止點。

恢復觸測距離、速度設置。

2.編程的整體結構

初始設置(測頭、距離、速度......)。

手動建立座標系。

自動建立座標系(保存座標系)。

測量全部元素。

構造生成所需元素。

評價需要評價的形位公差。

保存或輸出檢測報告。

3.程序優化

刪減多餘虛點,增加必要的虛點。

更改測量元素的順序,縮短測量路徑。

改善重複性差的測量方法。

檢查、修改元素編號,不能重複。

設置檢測數據的格式和保存路徑。

適當加註釋說明語句,便於記憶。

設置必要的循環。

設置必要的人機對話語句。

設置必要的容錯語句

預防非正常的測頭損壞

‍停止使用時,停放安全位置。

上、下零件時,測量機放置安全位置。

自動測量前,慢速到位。

模塊開始時,設置測頭號和座標系。

模塊結束時,測頭高於零件位置。

調用測頭時,先看測頭高度。

粘住測頭時,想好步驟再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