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以上两部代表作品的统计,可以看出国产动画在海外的窘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海外收益仅占总票房的0.2%,而情况稍好的《大鱼海棠》也只占全球收成的0.62%。但在凭借急速膨胀的国内院线收益登顶亚洲动画榜的同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尚未能在海外有所斩获,凸显出庞大内需数字与羸弱海外收益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

进入9月,《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榜上稳守次席,累计正迅速迈向48亿元关口。

《哪吒之魔童降世》位居历史次席

继上月底超越《流浪地球》问鼎中国影史次席后,《哪吒之魔童降世》单日进账仍维持在千万元线上下,在公映逾40天后依旧压制多部中外新片,显示出超高口碑的强大助推力。

在这个过程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接连挑落《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上海堡垒》和《沉默的证人》等竞争对手,显示出无差别吸纳客源的强大号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单日最高纪录并未超过4亿,而同属“40亿俱乐部”的《战狼2》、《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都至少有两天达标,从侧面印证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后劲之强。

而在上月底开启海外征程后,在国内屡破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似乎不复神勇,难以在重点市场打入核心观众圈。

在8月23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率先登陆澳大利亚,首周末进账64.8万澳元,力压同期开画的《天气之子》,双周累计则达到142万澳元。随后8月29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又在新西兰全面上映,以21.6万纽元排到榜单次席,澳新两国的成绩算是开了个好头。

《哪吒》vs《流浪地球》北美票房

但来到北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在8月29日上映IMAX 3D版后,《哪吒之魔童降世》共在66家影院进账101万美元,排在周末票房榜第20名,单馆收益折合1.5万美元,截至9月5日累计178万美元;在9月6日全面上映后规模预计有所扩大,但能否维持当前的上座率还需打个问号。

相比之下,今年2月《流浪地球》则在64家影院以168万美元开画,单馆收益达到2.6万美元,随后扩大规模至最多129家影院,并最终续航至588万美元,创下近五年来国产片的北美票房新高,可见《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前者尤有不足。

另外,《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在上周末登陆英国大银幕,在17家影院进账逾4.5万英镑,仅排在榜单第25名。

当然,由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内折合超过6.6亿美元,目前的海外收益合计尚不到0.5%,要追赶《流浪地球》打破1%的“天花板”仍有一段距离。

其实,早前曾做出尝试的国产动画海外收益却都不甚理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本土占比就达到99.8%。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还将进一步的扩映,但叠加国内屡破纪录的“神奇”表现,更加剧了早前业已严重的失衡之感。

国产动画如何才能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学习先进者的经验。

一、国产动画出海难,大圣大鱼皆“茫然”

首先,不妨先回顾近年来国产动画艰难的出海之路。

在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先在国内席卷9.56亿元,随后分别登陆土耳其、俄罗斯、阿联酋和葡萄牙,上述地区合计票房仅为17.8万美元。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韩国海报

直到2017年11月初,《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终于回归东亚市场,率先在韩国各大银幕亮相,不过彼时的开画成绩却难言理想。

根据KOFIC网站的统计,《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高影院数为212家,同天上映次数为293场。而票房高点出现在周日:5号进账4895万韩元(约合29万人民币),观影人数达到6525人,排名一度升至第7位。

综合来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首周共斩获1.04亿韩元(约合62万人民币),合计动员近1.4万人进场,排在当周所有影片的第8名。

最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韩国仅有11.48万美元(约合80万人民币)的总收成,作为新世纪国产动画的“破冰之作”也徒呼奈何。

不过在韩国Daum网站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得到7.8分的不错分数,与豆瓣的8.2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显示中韩两国观众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评价都趋正面。

对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而言,登陆韩国还是出海征程的一个中转站,重头戏原本是2018年1月在日本起映,盖因《西游记》题材在东瀛向来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韩国评分

遗憾的是,虽然著名导演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也加入,担任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日语配音版制作监督,但未能在十一区打破华语片的沉闷空气,最终日本票房数字并未统计在册。

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2016年主打手绘风格的《大鱼海棠》先在国内进账5.65亿元,随后在扬帆出海的步调上比“大圣”捷足先登。

2017年6月15日,《大鱼海棠》踏出这部国产动画出海的第一步。根据韩国网站KOBIS的统计,《大鱼海棠》首周末拿下2.61亿韩元,折合约156万人民币,排在当周票房榜第7名。

从统计图表可以看到,《大鱼海棠》的放映场次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但单日票房却在进入周末后出现飙升,连续两天接近1亿韩元的高位,走势一度令人倍感振奋。

若纵向作对比,《大鱼海棠》的成绩可谓相当出色。例如,《熊出没之夺宝熊兵》首映票房为1.59亿韩元,《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更是一路掉到3936万韩元。

在国内公映一年之后,《大鱼海棠》最终以38.5万美元的成绩收官,俄罗斯(12.8万美元)和意大利(首周末2万美元)则紧随其后。

《大鱼海棠》韩国票房&场次

通过对以上两部代表作品的统计,可以看出国产动画在海外的窘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海外收益仅占总票房的0.2%,而情况稍好的《大鱼海棠》也只占全球收成的0.62%。

此番在国内席卷近48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若想打破1%的“魔咒”则要在海外进账逾4千万元,这样的进步幅度绝非易事。

事实上,一水之隔的日本动画同样根植于东方文化的背景,日本动画如何成功趟出一条全球放映之路?这个问题值得探究。

二、吉卜力独领风骚,东亚应成拓展重点

若对相关作品的票房发布作更多分析,便会发现亚洲动画出海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千与千寻》中国版海报“守·望”发布

首先,作为当年柏林金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双料得主,《千与千寻》标志着宫崎骏大师个人导演生涯的巅峰,受到全世界影迷的由衷推崇。

毫不意外,在《千与千寻》的全球收益中有66%来自本土,彰显吉卜力动画在日本市场的统治力;此外,《千与千寻》还在北美累计至1242万美元(含重映版),占据了3.6%的份额。

随着《千与千寻》在历经18年等待后首登国内大银幕,中国市场贡献的4.86亿元也达到20%以上,显示《千与千寻》的恒久魅力并未衰减。对于原创题材的其他吉卜力动画作品而言,《千与千寻》的票房分布具有代表性。

与《千与千寻》的扩映轨迹相似,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也在巩固本土优势的情况下,成功拓展了东亚市场的票房空间,日本、中国和韩国的占比分别是65.7%、23.4%和7.8%,为全球突破3.5亿美元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包含北美在内的其他地区则仅贡献3.1%。

与此相对,由于受到整整一代人喜爱的蓝胖子早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日本打破剧场版系列纪录的同时,还在全球第二大市场席卷5.3亿元人民币,因此47.4%的占比甚至高于本土。

另外,《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韩国、新马泰及港台地区也有不错收益,但并未远涉重洋登陆北美银幕。

日本动画代表影片全球票房分布

同时可以发现,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票房占比一直稳定在九成左右,显示出亚洲动画在东亚市场上某种内生性的观众倾向性。

但在凭借急速膨胀的国内院线收益登顶亚洲动画榜的同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尚未能在海外有所斩获,凸显出庞大内需数字与羸弱海外收益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

三、日漫出海渐入佳境,国际奖项成敲门砖

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在海外的扩映之旅值得借鉴。

早在1984年,根据宫崎骏同名漫画改编的《风之谷》在日本公映,一举斩获14.8亿日元的“配给收入”。

在为宫崎骏打响知名度后,《风之谷》也顺势登陆葡萄牙、美国和巴西等海外市场,但总体而言都局限在小范围之内。当然,《风之谷》次年便获得罗马奇幻电影节的嘉奖,为随后扩大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在吉卜力成立后,《天空之城》、《萤火虫之墓》、《龙猫》等早期作品的票房成绩略有反复,曾一度令工作室面临生存危机。随着《魔女宅急便》、《岁月的童话》和《红猪》将本土天花板拉高至30亿日元以上,吉卜力逐渐步入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吉卜力采取稳扎稳打的扩映策略,其中《天空之城》,《龙猫》和《风之谷》还曾在国内小范围亮相,成为一代观众童年的美好回忆。

《幽灵公主》美国海报

事实上,真正为吉卜力打开海外市场空间的是《幽灵公主》:在日本席卷193亿日元后,《幽灵公主》于1999年登陆北美,并以238万美元创下当时吉卜力的最佳成绩。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2001年,《千与千寻》以308亿日元刷新历史记录,不仅在北美地区首度突破千万美元关口,还在法德英等多个市场有不俗成绩。

在吉卜力后续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等作品中,本土和海外收益之比都维持在4比1至3比1的水平上,成为亚洲动画走向世界市场的标杆。

在这个过程中,吉卜力工作室的高品质一以贯之,并为宫崎骏、高畑勋等导演赢得持续性的声誉,这是吉卜力动画得以迈出亚洲的关键。

当然,在前述榜单中还有《哆啦A梦》和《精灵宝可梦》等知名IP的剧场版作品,但前者源自动漫角色50年积累后的厚积薄发,后者更创造了由游戏反哺影视的经典案例,难以为现阶段的国产动画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动画公认的里程碑作品,《大闹天宫》曾获得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等国际奖项的肯定。

《大世界》主海报

近年来包括《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护法》(均提名金马奖)、《大世界》(提名金熊奖)等佳作也接连涌现,但还未有斩获重量级奖项的先例。

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市场创造逾40亿的奇迹,无疑是观众对国产动画殷切希望的写照,也应该为后续扩映带来更多信心。在吉卜力为亚洲动画创造辉煌之后,国漫的表现将持续牵动未来的业界焦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