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以上兩部代表作品的統計,可以看出國產動畫在海外的窘境:《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海外收益僅佔總票房的0.2%,而情況稍好的《大魚海棠》也只佔全球收成的0.62%。但在憑藉急速膨脹的國內院線收益登頂亞洲動畫榜的同時,以《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爲代表的國產動畫尚未能在海外有所斬獲,凸顯出龐大內需數字與羸弱海外收益之間日益加劇的矛盾。

進入9月,《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榜上穩守次席,累計正迅速邁向48億元關口。

《哪吒之魔童降世》位居歷史次席

繼上月底超越《流浪地球》問鼎中國影史次席後,《哪吒之魔童降世》單日進賬仍維持在千萬元線上下,在公映逾40天后依舊壓制多部中外新片,顯示出超高口碑的強大助推力。

在這個過程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接連挑落《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上海堡壘》和《沉默的證人》等競爭對手,顯示出無差別吸納客源的強大號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單日最高紀錄並未超過4億,而同屬“40億俱樂部”的《戰狼2》、《流浪地球》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至少有兩天達標,從側面印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後勁之強。

而在上月底開啓海外征程後,在國內屢破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似乎不復神勇,難以在重點市場打入核心觀衆圈。

在8月23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率先登陸澳大利亞,首週末進賬64.8萬澳元,力壓同期開畫的《天氣之子》,雙週累計則達到142萬澳元。隨後8月29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又在新西蘭全面上映,以21.6萬紐元排到榜單次席,澳新兩國的成績算是開了個好頭。

《哪吒》vs《流浪地球》北美票房

但來到北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在8月29日上映IMAX 3D版後,《哪吒之魔童降世》共在66家影院進賬101萬美元,排在週末票房榜第20名,單館收益摺合1.5萬美元,截至9月5日累計178萬美元;在9月6日全面上映後規模預計有所擴大,但能否維持當前的上座率還需打個問號。

相比之下,今年2月《流浪地球》則在64家影院以168萬美元開畫,單館收益達到2.6萬美元,隨後擴大規模至最多129家影院,並最終續航至588萬美元,創下近五年來國產片的北美票房新高,可見《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前者尤有不足。

另外,《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在上週末登陸英國大銀幕,在17家影院進賬逾4.5萬英鎊,僅排在榜單第25名。

當然,由於《哪吒之魔童降世》國內摺合超過6.6億美元,目前的海外收益合計尚不到0.5%,要追趕《流浪地球》打破1%的“天花板”仍有一段距離。

其實,早前曾做出嘗試的國產動畫海外收益卻都不甚理想,《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本土佔比就達到99.8%。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還將進一步的擴映,但疊加國內屢破紀錄的“神奇”表現,更加劇了早前業已嚴重的失衡之感。

國產動畫如何才能打開更多的海外市場?這個問題無疑需要學習先進者的經驗。

一、國產動畫出海難,大聖大魚皆“茫然”

首先,不妨先回顧近年來國產動畫艱難的出海之路。

在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先在國內席捲9.56億元,隨後分別登陸土耳其、俄羅斯、阿聯酋和葡萄牙,上述地區合計票房僅爲17.8萬美元。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韓國海報

直到2017年11月初,《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終於迴歸東亞市場,率先在韓國各大銀幕亮相,不過彼時的開畫成績卻難言理想。

根據KOFIC網站的統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高影院數爲212家,同天上映次數爲293場。而票房高點出現在週日:5號進賬4895萬韓元(約合29萬人民幣),觀影人數達到6525人,排名一度升至第7位。

綜合來看,《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首周共斬獲1.04億韓元(約合62萬人民幣),合計動員近1.4萬人進場,排在當週所有影片的第8名。

最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韓國僅有11.48萬美元(約合80萬人民幣)的總收成,作爲新世紀國產動畫的“破冰之作”也徒呼奈何。

不過在韓國Daum網站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得到7.8分的不錯分數,與豆瓣的8.2分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顯示中韓兩國觀衆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評價都趨正面。

對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而言,登陸韓國還是出海征程的一箇中轉站,重頭戲原本是2018年1月在日本起映,蓋因《西遊記》題材在東瀛向來有着深厚的觀衆基礎。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韓國評分

遺憾的是,雖然著名導演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也加入,擔任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日語配音版製作監督,但未能在十一區打破華語片的沉悶空氣,最終日本票房數字並未統計在冊。

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後,2016年主打手繪風格的《大魚海棠》先在國內進賬5.65億元,隨後在揚帆出海的步調上比“大聖”捷足先登。

2017年6月15日,《大魚海棠》踏出這部國產動畫出海的第一步。根據韓國網站KOBIS的統計,《大魚海棠》首週末拿下2.61億韓元,摺合約156萬人民幣,排在當週票房榜第7名。

從統計圖表可以看到,《大魚海棠》的放映場次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但單日票房卻在進入週末後出現飆升,連續兩天接近1億韓元的高位,走勢一度令人倍感振奮。

若縱向作對比,《大魚海棠》的成績可謂相當出色。例如,《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首映票房爲1.59億韓元,《熊出沒之雪嶺熊風》更是一路掉到3936萬韓元。

在國內公映一年之後,《大魚海棠》最終以38.5萬美元的成績收官,俄羅斯(12.8萬美元)和意大利(首週末2萬美元)則緊隨其後。

《大魚海棠》韓國票房&場次

通過對以上兩部代表作品的統計,可以看出國產動畫在海外的窘境:《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海外收益僅佔總票房的0.2%,而情況稍好的《大魚海棠》也只佔全球收成的0.62%。

此番在國內席捲近48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若想打破1%的“魔咒”則要在海外進賬逾4千萬元,這樣的進步幅度絕非易事。

事實上,一水之隔的日本動畫同樣根植於東方文化的背景,日本動畫如何成功趟出一條全球放映之路?這個問題值得探究。

二、吉卜力獨領風騷,東亞應成拓展重點

若對相關作品的票房發佈作更多分析,便會發現亞洲動畫出海遵循着一定的規律。

《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守·望”發佈

首先,作爲當年柏林金熊/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雙料得主,《千與千尋》標誌着宮崎駿大師個人導演生涯的巔峯,受到全世界影迷的由衷推崇。

毫不意外,在《千與千尋》的全球收益中有66%來自本土,彰顯吉卜力動畫在日本市場的統治力;此外,《千與千尋》還在北美累計至1242萬美元(含重映版),佔據了3.6%的份額。

隨着《千與千尋》在歷經18年等待後首登國內大銀幕,中國市場貢獻的4.86億元也達到20%以上,顯示《千與千尋》的恆久魅力並未衰減。對於原創題材的其他吉卜力動畫作品而言,《千與千尋》的票房分佈具有代表性。

與《千與千尋》的擴映軌跡相似,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也在鞏固本土優勢的情況下,成功拓展了東亞市場的票房空間,日本、中國和韓國的佔比分別是65.7%、23.4%和7.8%,爲全球突破3.5億美元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包含北美在內的其他地區則僅貢獻3.1%。

與此相對,由於受到整整一代人喜愛的藍胖子早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動漫人物,《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日本打破劇場版系列紀錄的同時,還在全球第二大市場席捲5.3億元人民幣,因此47.4%的佔比甚至高於本土。

另外,《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韓國、新馬泰及港臺地區也有不錯收益,但並未遠涉重洋登陸北美銀幕。

日本動畫代表影片全球票房分佈

同時可以發現,中日韓三個國家的票房佔比一直穩定在九成左右,顯示出亞洲動畫在東亞市場上某種內生性的觀衆傾向性。

但在憑藉急速膨脹的國內院線收益登頂亞洲動畫榜的同時,以《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爲代表的國產動畫尚未能在海外有所斬獲,凸顯出龐大內需數字與羸弱海外收益之間日益加劇的矛盾。

三、日漫出海漸入佳境,國際獎項成敲門磚

以吉卜力爲代表的日本動畫,在海外的擴映之旅值得借鑑。

早在1984年,根據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的《風之谷》在日本公映,一舉斬獲14.8億日元的“配給收入”。

在爲宮崎駿打響知名度後,《風之谷》也順勢登陸葡萄牙、美國和巴西等海外市場,但總體而言都侷限在小範圍之內。當然,《風之谷》次年便獲得羅馬奇幻電影節的嘉獎,爲隨後擴大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在吉卜力成立後,《天空之城》、《螢火蟲之墓》、《龍貓》等早期作品的票房成績略有反覆,曾一度令工作室面臨生存危機。隨着《魔女宅急便》、《歲月的童話》和《紅豬》將本土天花板拉高至30億日元以上,吉卜力逐漸步入上升期。

在這個階段,吉卜力採取穩紮穩打的擴映策略,其中《天空之城》,《龍貓》和《風之谷》還曾在國內小範圍亮相,成爲一代觀衆童年的美好回憶。

《幽靈公主》美國海報

事實上,真正爲吉卜力打開海外市場空間的是《幽靈公主》:在日本席捲193億日元后,《幽靈公主》於1999年登陸北美,並以238萬美元創下當時吉卜力的最佳成績。

之後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2001年,《千與千尋》以308億日元刷新歷史記錄,不僅在北美地區首度突破千萬美元關口,還在法德英等多個市場有不俗成績。

在吉卜力後續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和《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等作品中,本土和海外收益之比都維持在4比1至3比1的水平上,成爲亞洲動畫走向世界市場的標杆。

在這個過程中,吉卜力工作室的高品質一以貫之,併爲宮崎駿、高畑勳等導演贏得持續性的聲譽,這是吉卜力動畫得以邁出亞洲的關鍵。

當然,在前述榜單中還有《哆啦A夢》和《精靈寶可夢》等知名IP的劇場版作品,但前者源自動漫角色50年積累後的厚積薄發,後者更創造了由遊戲反哺影視的經典案例,難以爲現階段的國產動畫提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中國動畫公認的里程碑作品,《大鬧天宮》曾獲得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1978年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年度傑出電影獎、1982年厄瓜多爾第四屆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等國際獎項的肯定。

《大世界》主海報

近年來包括《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大護法》(均提名金馬獎)、《大世界》(提名金熊獎)等佳作也接連湧現,但還未有斬獲重量級獎項的先例。

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國內市場創造逾40億的奇蹟,無疑是觀衆對國產動畫殷切希望的寫照,也應該爲後續擴映帶來更多信心。在吉卜力爲亞洲動畫創造輝煌之後,國漫的表現將持續牽動未來的業界焦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