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貿易部正在推動對不符合關稅同盟技術法規的商品的製造商和銷售商處以罰款的想法。“行政違法行爲守則”的修訂涉及相當大的罰款,不是固定的,而是佔營業額的百分比:高達當年收入的3%,但不低於200萬盧布。

根據工業和貿易部的說法,該倡議將保護消費者免受假冒產品的侵害,並防止“對人類健康和安全的威脅”。製造商和零售商對政府收緊違反技術法規的懲罰的想法感到震驚。行業協會警告說,如果實施罰款,他們將增加商品成本。Moskovsky Komsomolets寫道,消費者可能不會喜歡政府對健康的關注,如果它導致價格再次上漲。

這封信由製造商和零售商發送給工業和貿易部以及其他部門,他說,一些食品和貿易行業的工作罰款與盈利規模相當。對於第一次不當行爲,他們將從60萬盧比到100萬盧布。屢次違規將收取高達3%的收入,但不低於200萬盧布。也就是說,一些違規行爲可能會威脅到一家破產的小公司。修正案可能於2021年3月生效,但行業協會要求暫停該法案的制定。在目前的“行政違法行爲守則”中,最高可能罰款與營業額無關,從70萬到100萬盧布不等。

自2011年關稅同盟成立以來,並擴大到歐亞經濟聯盟(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關稅同盟,大約20項技術法規生效。它們涉及汽油,煙火材料,玩具,傢俱,乳製品和肉製品,潤滑劑,水的生產,儲存或安全。例如,“關於包裝飲用水的安全性,包括天然礦泉水”的規定明確規定了水的生產,組成,包裝,運輸,儲存的條件,並描述瞭如何監控技術法規的遵守情況。車輛的所有產品必須進行登記,申報和識別:爲此,應在所有階段進行狀態檢查。只有在收到符合技術法規的證書後,產品上市。當發現違規行爲時,貨物將被撤銷流通,這本身就是對製造商的嚴重懲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