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們的父母離異之後都沒有再婚過,他一直隨父親生活,但父母爲了兒子的成長,兩人一直經常接觸,每年在他生日和過節時,父母都會和他一起喫頓飯,尤其是過年時,母親總會過來和父親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團年,直到晚上才離開,子軒上大學時,父母是一同送他上大學,同學們都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離婚狀態,而且兩人都有工作,收入都比較高,子軒大學畢業工作後,他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父母能夠復婚,晚年能夠生活在一起,而且他也知道,父母當年離婚只是因爲性格不合,而且互不相讓,沒有其他矛盾,所以,在他即將結婚之時,他將父母約到一起,說出了他內心的想法,父母當時沉默了,既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但子軒認爲這是父母默認了,在沒有將自己新房裝修之前,先將父親那套房子進行了全面的裝修,然後將母親接了回來,看到父母再度生活在一起,子軒很高興,然後在父母的祝福下,自己和女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一例的兒子叫哲哲,小時候父母離婚,自己隨父親生活,父親一直沒有再婚,既當媽又當爹地把他撫養大,他的母親離婚後有過兩段婚姻,但都失敗了,最後一個人過,哲哲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去看望母親,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家相當好的單位工作,前年找到了女朋友,在父親的支持下,購買了婚房,婚車,父親準備熱熱鬧鬧的迎娶兒媳,這個時候,哲哲看到父母都單身,希望父母復婚,但是,父親堅決不同意,說他母親曾經傷害他太深,想起就憤怒、作嘔,而且這麼多年根本就沒有給過兒子一分錢撫養費,兒子讀大學,結婚都是他一個人在支撐,這個時候,兒子長大了,有出息了,就知道回來收穫勝利果實了,世上哪有這麼好的好事。

對於子女來說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母離婚

對於婚姻來說,中國目前的現狀是結婚率呈連續遞減趨勢,而離婚率呈連續遞增趨勢,近年來,離婚率甚至高過了結婚率,所以,現在的夫妻離婚是越來越普遍。但是,作爲子女,自然是希望父母都在身邊,過着有父有母的日子,而子女年幼時,父母離婚與否自然不敢作主,雖然內心希望父母永遠在一起,自己天天在父母的懷抱裏撒嬌成長,可現實是越來越多的子女要麼隨父親長大,要麼隨母親長大,有的甚至是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長大,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要麼是缺乏父愛,要麼是缺乏母愛,對於這類孩子的人生回憶來說,他們的幸福是殘缺的。

所以,在那些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愛或母愛的子女,他們成年後,有一部分人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復婚,這在我們的身邊有着或多或少的例子,在丁丁身邊,丁丁知道的至少有三例,而且都是兒子,並且都是隨父親長大,但結果有兩例是相當的不圓滿,甚至讓好心的兒子自己的婚姻出現了問題,都已離婚,而且有一例的兒子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鬱症,但第三例是相當的圓滿,現在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夫妻離婚在中國日益普遍。

第一例的兒子叫哲哲,小時候父母離婚,自己隨父親生活,父親一直沒有再婚,既當媽又當爹地把他撫養大,他的母親離婚後有過兩段婚姻,但都失敗了,最後一個人過,哲哲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去看望母親,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家相當好的單位工作,前年找到了女朋友,在父親的支持下,購買了婚房,婚車,父親準備熱熱鬧鬧的迎娶兒媳,這個時候,哲哲看到父母都單身,希望父母復婚,但是,父親堅決不同意,說他母親曾經傷害他太深,想起就憤怒、作嘔,而且這麼多年根本就沒有給過兒子一分錢撫養費,兒子讀大學,結婚都是他一個人在支撐,這個時候,兒子長大了,有出息了,就知道回來收穫勝利果實了,世上哪有這麼好的好事。但兒子認爲現在的母親過得很辛苦,都50多歲了,還在給別人打工。父親說既然你這樣同情你母親,那你就接她和你們一起過,他不反對,但要復婚是堅決不可能的。最後,兒子和女友商量,是不是可以將母親接過來和他們住在一起,將來也好給他們帶孩子。即將結婚的女友當時內心是不願意的,但爲哲哲的孝心所感動,最終同意了。所以,結婚之後,哲哲就將母親接了過來,和他們住在一起。

但正是將母親接過來之後,哲哲和妻子的惡夢就開始了,一方面是母親在家裏什麼事都要做主,什麼事都管,另一方面對於兒媳的各種行爲都要管束,下班回家遲了要問個底朝天,晚上和朋友聚會要跟蹤,出差要問和哪些人在一起,幹些什麼?穿衣服哪些衣服不能穿,並且經常在哲哲面前說兒媳的各種不是,還說女人這樣會容易出軌,所以,哲哲的妻子越來越受不了,終於在兒子出生才半年之後和哲哲攤牌了,要麼離婚,要麼叫他母親滾蛋,哲哲當然不同意母親離開,最終夫妻倆離婚了,哲哲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而且母親還經常多事,哲哲越來越沉默了,有一天,哲哲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突然發狂了,把辦公室室砸了個稀巴亂,而且臉色蒼白,嘴裏嘟嘟囔囔,把同事嚇得不輕,馬上送他去醫院,檢查的結果是身體沒毛病,但精神出了問題,患上了抑鬱症,現在的哲哲在家休養,父親聽說兒子患上抑鬱症之後憤怒了,來到兒子家,扯着他前妻就叫她滾,說你害我害得還不夠慘?難道還要將兒子害死你纔開心?然後將兒子接到自己家裏休養,接着去兒媳家請求兒媳能夠回來,其實,哲哲和妻子本來就沒有矛盾,現在,看到公公親自來請,又聽說哲哲患上了抑鬱症,特別是婆婆已經離開了他們家,所以同意復婚,現在,哲哲的病情有所好轉,已經能夠正常上班了。

可子女該不該逼着父母復婚呢

第二例的兒子叫博博,經歷其實和第一例類似,也是在父母離婚之後,隨父親生活,父親也是一直沒有再找,但是,在兒子上班之後,結婚之前,他向兒子說了,過去怕兒子受委屈,所以沒有再婚,現在,兒子你長大了,而且有工作了,又馬上結婚,所以,他也該考慮一下自己的晚年了,所以,等兒子結婚之後他也找一個老伴安度晚年,希望兒子能夠支持他,而且他也找好了。但是,博博堅決反對,因爲他希望父親和母親復婚,原來,母親和父親離婚之後,有過一次再婚,還生了一個女兒,然後又離婚了,現在帶着女兒在外面租屋住,過得相當辛苦,他希望父親能夠把母親接回來。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說寧願死也不願意和他媽復婚。但博博堅決要求父母復婚,而且母親同意。就這樣博博和父親一直僵持着,博博最後威脅父親,如果你們不復婚,那就不參加我們的婚禮。父親最終沒有參加兒子的婚禮。博博沒有辦法,只好將母親及她的女兒接到自己家裏來,還承擔着這個同母異父的妹妹的學費,但是,自從將母親和她的女兒接到自己家裏來之後,這個家就沒有安寧過,因爲母親不但要管他們倆口子的收入,還管束着他們的行動,最終,博博的妻子忍受不了,結婚不到半年,夫妻倆就離婚了。博博是丁丁的同事,丁丁曾經和博博有過這方面的交流,他最大的感觸就是父母的事不要去管,他們當年離婚自有他們的道理,希望他們復婚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心願,他剛結婚就離婚就是最好的證明,好在他們沒有孩子,否則又害了下一代,現在,他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母親和妹妹還和他住在一起,父親也不和他來往了,他現在是連家也不想回了,他也不敢再想找女朋友的事了,因爲想起母親頭腦就發麻。

第三例的兒子叫子軒。他們的父母離異之後都沒有再婚過,他一直隨父親生活,但父母爲了兒子的成長,兩人一直經常接觸,每年在他生日和過節時,父母都會和他一起喫頓飯,尤其是過年時,母親總會過來和父親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團年,直到晚上才離開,子軒上大學時,父母是一同送他上大學,同學們都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離婚狀態,而且兩人都有工作,收入都比較高,子軒大學畢業工作後,他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父母能夠復婚,晚年能夠生活在一起,而且他也知道,父母當年離婚只是因爲性格不合,而且互不相讓,沒有其他矛盾,所以,在他即將結婚之時,他將父母約到一起,說出了他內心的想法,父母當時沉默了,既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但子軒認爲這是父母默認了,在沒有將自己新房裝修之前,先將父親那套房子進行了全面的裝修,然後將母親接了回來,看到父母再度生活在一起,子軒很高興,然後在父母的祝福下,自己和女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之後,他看到父母很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沒有再爭吵過,很高興,他說他最開心的是父母又生活在一起,現在回家能夠同時看到父親和母親,並且現在的父母每年利用年休假都要一起出去旅遊,即使在家,每天晚飯之後總會一起外出散步,而且一起有說不完的話,比年輕夫妻都還親熱,散步時都要手牽着手,讓子軒夫妻都感到嫉妒。

親愛的讀者,對於成年子女要求父母復婚這件事你們怎麼看待?你們是支持還是反對,希望你們在評論裏說出自己的觀點,並且說說自己身邊的事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