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市朝”,它的意思是說,由於沒有引薦的人,你只好遁跡雲林,遠離爭名逐利的市朝,結果門庭冷落,小路上雜草叢生。結合整首詩來看,杜牧充分理解隱者的心境和處境。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其詩創造了晚唐詩歌高峯,與李商隱並稱爲“小李杜”。無論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還是“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亦或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總能給我們帶來或是意境優美、或是韻味雋永、或是議論警拔的千古名作。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隱者一絕》,卻是杜牧鮮爲人知的一首詩。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讀後卻發人深思。這首詩寫於大中元年(847),杜牧任睦州刺史期間。當時杜牧正送別一位隱者友人,有感而發,便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它的內容主要是刻畫了一位安於索居的隱者形象,以及所發出的警策拔俗的議論。全詩寫得含蓄蘊藉,言淺意深。

《送隱者一絕》

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市朝。

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市朝”,它的意思是說,由於沒有引薦的人,你只好遁跡雲林,遠離爭名逐利的市朝,結果門庭冷落,小路上雜草叢生。從這兩句詩,我們既可以看出杜牧對隱者的居所和處境的描寫,也可以看出杜牧對古代不合理的科舉制度的批判。

衆所周知,隱者就是指那些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脫離塵世迴歸自然的人。而杜牧在這裏說明了友人歸隱的原因,便是沒有引薦的人。在晚唐,由於社會動亂,官僚腐敗,科舉也漸漸成了關係戶的仕途之路。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反而因爲沒有人的引薦,最終只能遺憾離開,其中一部分人便選擇了歸隱。所以杜牧這兩句詩,富有諷刺意味。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它的意思是說,這世間最公道的事就是頭上的白髮,無論是窮人還是貴人,誰也沒有例外。從這兩句詩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出它既是杜牧對好友遭遇不公平的同情,也是對整個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的有力鞭撻。

結合整首詩來看,杜牧充分理解隱者的心境和處境。他慨嘆世間英雄無用武之地,痛恨那些扼殺人才的社會勢力,呼喚能有一個不阿諛,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的社會。但可惜的是當時整個晚唐,文人的發聲,並沒有喚醒統治集團的思想。反而愈演愈烈,最終走向了衰亡。

綜觀杜牧的這首詩,前兩句如溪流平和舒緩,道出了隱者的處境和心境;後兩句則如江湖激盪噴湧,批判的鋒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總的來說,它是一首發人深思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