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其实很奇妙,懂得文字艺术,懂得处世之道,能够明哲保身是很多文人明白的,自恃功高,不懂君王,像杨修一样,最后落得杀头之祸,而像魏征,刘伯温这些聪明的人,他们自然知道如何与君王相处,适时谏言,高启被杀或许不是因为四个字,更多的是朱元璋排除异己,秋后算账的手段。还治理了水患,高启奉命写下《郡治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之句,按照朱元璋说法,“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你高启把张士诚住过的地方也称“龙蟠虎踞”,岂非大逆不道。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有的官运享通,仕途顺畅,有的坎坷一生,报国无门,很多读者不知道高启,高启何许人也?高启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诗人,经历了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他才华横溢,富有文采,尤其擅长诗文。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 ,他写的诗收录的较多。

元末明初诗人高启

高启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才思敏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明初少有的文学天才,他的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才思俊逸,风格多样,当居明代诗人之首。明朝的建立,结束了战乱,他对新朝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他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体现出来。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早年就曾在张士诚大臣饶介处做幕僚,后来因看不惯官场作风退隐青丘,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写写文章,看看山水。因为名气过大,朱元璋打下江山来了以后,开始重用文臣治国,高启受昭参与修订《元史》。欣然前往,以为换朝换了风气,哪曾想天下乌鸦一般黑。一次朱元璋视察,高启对答让朱元璋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升他为户部右侍郎。不料高启当众谢绝,说自己能力不足,难堪大任,搞得朱元璋十分没面子,已经对他动了杀心。迫于舆论压力,不但放他一马,还给与钱财让他回青丘。

高启《梅花》

归乡第三年,高启朋友魏观调任苏州知府,励精图治,轻徭薄赋,高启受邀复出。洪武七年,魏观因原办公地点易被水淹,将办公地点搬迁到原张士诚旧宫殿处。还治理了水患,高启奉命写下《郡治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之句,按照朱元璋说法,“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你高启把张士诚住过的地方也称“龙蟠虎踞”,岂非大逆不道?岂不是另“有异图”?用现在话说,就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另外据《明史·高启本传》透露:“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就是说,《上梁文》中的敏感字眼,只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而真正的祸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朱元璋以此为由磨刀杀人,很明显的是在“秋后算帐”,最终给他们定了一个造反罪,全部拿下。高启处刑最为严重,斩腰为八段,时年39岁。史料记载,朱元璋亲自监斩。

历史其实很奇妙,懂得文字艺术,懂得处世之道,能够明哲保身是很多文人明白的,自恃功高,不懂君王,像杨修一样,最后落得杀头之祸,而像魏征,刘伯温这些聪明的人,他们自然知道如何与君王相处,适时谏言,高启被杀或许不是因为四个字,更多的是朱元璋排除异己,秋后算账的手段。君王无情,臣子无忌,才是悲剧的开始。

看完此篇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神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