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急診,最好不要踩着快下班時去看病。醫生也需要下班喫飯的。踩着下班去,也會給你看,但是檢查什麼的能省就省,原則上是快些看完,喫飽後下午還有一堆活要乾的。

同一個病,不同的醫生,在診斷上不會有差別,但在如何處理上,還是會有分岐的。比如某個部位的小包塊,有的醫生會讓你觀察,有的醫生會讓切除,還有主張穿刺病檢。這些不同的處理原則都沒有錯,只不過是醫生的觀念和站的立場不同。當然,對於急診,危重病情,處理原則不會有分岐的。

醫生也會避險,而且在接診時會很快能分析到病人及家屬是不是難纏。有的人還沒進醫院,就要下意識的保護自己的“權益”,對這樣的病人,有風險的治療,醫生會盡量避免的。而那些能理解,好交流的病人,醫生必要時會進行相對稍有風險的治療的。注意,所謂的風險,並不是一定會出事,而是醫生對你的病情更盡心。其結果是治療更徹底,或者根據病人的經濟情況,相對比較省錢。那些難纏的病人,就按教科書的治療方案。因爲這些病人或其家屬,稍不滿意就會百度或翻書來找岔,一切按書上來,儘量讓對方找不到岔,才能保護自己。

送不送禮,醫生都會認真對待你的病情的。而且現在絕大多數病人是不會收你的紅包的。收了,一般也是讓護士幫你充進住院費中。至於請喫飯,那是更不可能的。

病人及家屬對本次治療的態度,會影響醫生的。比如絕症或疑難病人,家屬能想盡辦法配合治療,病人樂觀開朗,這樣的病人,全科醫護人員都會更盡心的。如果病人經濟較差,也有可能悄悄幫你省些花費。如果你抱着我來住院我花錢,你就該好好服務的態度,自認爲自己是消費者,醫生護士也就把你當消費者對待了。

原則上是不準推諉病人的,但有的人的要求太高,還沒住院就問能不能治好,有沒有把握,醫生肯定不會回答有把握的,但會告訴你上級醫院的把握更大,條件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