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高及以上羣體的收入增加會相對穩健,持續擴大15萬元以上價區的車市份額,將爲多數豪華品牌、部分海外普通品牌、少數中國品牌創造更好機會。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去庫存”等一系列政策,使全國各地的房價出現新一輪高歌猛進式增長,尤其是低級別城市,使得2017-2018年中高收入、高收入羣體的可支配收入增長,越發高於中等收入、中低收入羣體,社會“兩極分化”加劇,也導致車市消費“兩極分化”,其中15萬元以上價區的線索份額加速擴大,推動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前言

面臨快速趨冷的車市,如果連最後絕招“價格戰”也失靈了,車企還能怎麼辦?  

近幾年中國車市降價促銷與價格戰愈演愈烈,進入2019年更是如火如荼,且價區越低價格戰越劇烈,理論上有利於吸引用戶,尤其是中低端及以下車市的用戶,但實際上廣大用戶並不領情,更樂意關注與選擇更貴車型。

 “價格戰”並不能把車企從蕭條中拉出來,越瘋狂越無助。那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天天叫嚷着“先活下來再說”的車企,倒有可能最先倒下。車企除了忙於打價格戰,更得抽空思考下人生:車市究竟向哪個方向演變?還有哪些機會點?爲什麼少數車企可以閒庭信步不打價格戰……

上述問題也是我們易車研究院努力思考的,《中國乘用車“價區分佈”洞察報告》代表了我們部分思考成果,希望能爲車企的思考提供點素材,報告不足之處大家多指點多批評。本報告爲簡報,並未深入具體品牌,感興趣的車企可與易車研究院深入交流、共同研究。

報告正文  中國乘用車“價區分佈”洞察報告

第一章  整體概況

2017-2018年中國乘用車消費重心“加速上移”,無視價格戰
近幾年中國車市降價促銷與價格戰等愈演愈烈,進入2019年更是如火如荼,且價區越低價格戰越劇烈,理論上有利於吸引用戶,尤其是中低端及以下車市的用戶,但實際上廣大用戶並不領情,更樂意關注與選擇更貴車型。2014-2018年中國乘用車整體價區不斷上移,9萬元以內線索份額由25.34%下滑至16.10%,9-15萬元由36.43%下滑至33.50%,但15萬元以上價區都處於上升狀態,其中15-25萬元由21.50%上升至27.47%。2017-2018年上移幅度更大,15萬元以上價區上移7.85%,比2014-2016年的1.21%升幅多出6.64%。說明以中低端及以下車市爲主的消費趨冷,與以中端及以上車市爲主的消費升級並存,車企切勿陶醉於“價格戰”,應加速回歸產品原點,緊隨“消費升級”步伐。

中國品牌、海外普通品牌“加速上移” ,構建“新核心價區”
2014-2018年中國品牌“加速上移”,傳統核心價區9萬元以內的線索份額由61.57%大幅下滑至41.82%,9-15萬元由34.09%大幅升至42.46%,成爲新核心價區;海外普通品牌也“加速上移”,傳統核心價區9-15萬元的線索份額由44.22%下滑至39.28%,15-25萬元由31.44%上升至39.28%,與前者並列爲核心價區,未來更有可能反超,成“新核心價區”;豪華品牌核心價區還是35萬元以上,但25-35萬元的線索份額不斷提升,2018年15-25萬元份額縮小,下探受限。2019-2020年中國品牌9-15萬元、海外普通品牌15-25萬元、豪華品牌25-35萬元的線索份額或將持續提升,分別成爲三大類別的“新核心價區”,對車企傳統戰略規劃形成部分衝擊。

轎車、MPV、SUV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構建“新核心價區”
2014-2018年轎車15萬元以上價區的線索份額由32.11%大幅升至47.68%,2017-2018年上移尤其明顯;2015-2018年MPV的15萬元以上價區的線索份額由30.18%大幅升至44.10%,9-15萬元份額也有大幅提升,9萬元以內份額大幅萎縮;2016-2018年SUV的15萬元以上價區的線索份額由46.04%大幅升至54.66%。2019-2020年轎車、MPV、SUV三大品類的消費重心或將“加速上探”,分別成爲三大品類的“新核心價區”  ,對車企傳統戰略規劃形成部分衝擊。

第二章  原因分析
2017-2018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5萬元,推動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由於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2018年中國城市化率接近60%,城市作爲中國車市消費的主體位置更加牢固。再加2013-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67萬元上升至3.93萬元,強勢推動中國車市消費重心“上移”,尤其是2017-2018年突破3.5萬元後,四五口之家購買輛二三十萬元車子的能力變得更強,推動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2017-2018年社會“兩極分化”加劇,導致車市15萬元以上價區線索份額加速擴大,推動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2013-2018年低收入羣體的可支配收入低於1萬元,尚不具備大規模的購車能力;中低收入羣體突破1萬元,具備購買以中國品牌爲主的9萬元以內價區車型的能力;中等收入羣體突破2萬元,迎來第一次消費升級,具備購買以海外普通品牌爲主的9-15萬元價區車型的能力;中高收入羣體接近4萬元,將很快迎來以豪華品牌爲主的第二次消費升級;高收入羣體突破6萬元,基本完成汽車普及,進入成熟階段。

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去庫存”等一系列政策,使全國各地的房價出現新一輪高歌猛進式增長,尤其是低級別城市,使得2017-2018年中高收入、高收入羣體的可支配收入增長,越發高於中等收入、中低收入羣體,社會“兩極分化”加劇,也導致車市消費“兩極分化”,其中15萬元以上價區的線索份額加速擴大,推動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

第三章  具體表現
9萬元以內價區:線索份額加速萎縮,其中海外品牌降低,轎車也降低,2018年該細分車市由寶駿、大衆、吉利等主導

9-15萬元價區:線索份額加速萎縮,其中海外品牌降低,轎車也降低,2018年該細分車市由大衆主導,本田隨後

15-25萬元價區:線索份額快速增加,其中海外普通品牌降低,中國品牌增加,2018年該細分車市由大衆主導

25-35萬元價區:線索快速增加,其中海外普通品牌份額降低,2018年該細分車市由大衆、ABB、豐田、本田等主導

35萬元以上價區:線索快速增加,轎車與SUV份額焦灼,2018年該細分車市由ABB主導

中國品牌:2018年銷量百萬輛級的主流中國品牌中,哈弗9-15萬元線索佔比75.70%,引領中國品牌上探

海外普通品牌:2018年主流海外普通品牌中,豐田價區分佈均衡,且15萬以上價區的線索佔比較高,發展更穩健

豪華品牌:2018年主流豪華品牌中,雷克薩斯線索高度聚焦新興價區25-35萬元,更有發展潛質

第四章  行業展望
2019-2020年基尼係數將持續提升,加劇社會“兩極分化”

2015-2018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快速提升,2018年突破50%,負債大幅增加,直接衝擊消費支出。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放緩,2018年下滑更明顯,快速降至4.01%。生活成本快速增加,對基礎消費支出更多的低收入羣體衝擊更明顯,容易擴大社會“兩極分化”。2015-2018年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核心指標之一的基尼係數持續提升,由0.462升至0.474,2018年提升更明顯。2019-2020年房價維持高位、經濟低靡、失業擴大、收入增幅趨緩等經濟現象存在或惡化的可能性極高,基尼係數將持續提升,不排除官方版的統計數據突破0.50,加劇社會“兩極分化”,持續衝擊車市消費。

2019-2020年社會“兩極分化”將推動車市重心“持續上移”
社會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會直接加劇車市分化,導致不同羣體的市場份額出現較大波動。2019-2020年預判中等及以下羣體的收入增加會持續低靡,持續壓縮15萬元以內價區的車市份額,將對絕大多數中國品牌與多數海外普通品牌造成巨大壓力。中高及以上羣體的收入增加會相對穩健,持續擴大15萬元以上價區的車市份額,將爲多數豪華品牌、部分海外普通品牌、少數中國品牌創造更好機會。一降一升,加速推動車市消費重心“持續上移”,迫使車企重新審視原先的“戰略規劃”。

建議車企緊隨“持續上移”節奏,積極佈局“新核心價區”
隨着中國車市消費重心的“加速上移”,9-15萬元成中國品牌的“新核心價區”  ,15-25萬元成海外普通品牌的“新核心價區” ,25-35萬元成豪華品牌的“新潛力價區”  。2019-2020年積極佈局“新核心/潛力價區”,有利於車企搶佔消費重心“持續上移”的先機:中國品牌加速向9-15萬元價區上探迫在眉睫,“高端戰略”應是所有中國品牌的必修課,同時避免因該戰略步伐太大而“扯到蛋”;海外普通品牌強化產品品質、突出技術優勢、搶佔15-25萬元價區迫在眉睫,大規模“降價減配”與車市消費趨勢背道而馳,如一意孤行,將導致更多合資車企出現銷量的斷崖式下滑;豪華品牌應積極佈局25-35萬元價區,不要“盲目下探”,尤其不要“偷工減料式下探”,以免錯失大好機遇。

迴歸產品原點積極佈局“新核心價區”有利於車企“長遠發展”
目前多數車企的“瘋狂價格戰”無異於飲鴆止渴,只能助力極少車企緩和銷量下滑或轉危爲安,同時不得不付出稀釋品牌力、犧牲產品力等沉重代價,時間一長極有可能導致車企銷量大幅下滑。2012-2013年豐田在華痛定思痛迴歸產品原點,當時不少車企忙着看笑話,也沒顧上引以爲戒,甚至也有模有樣絞盡腦汁偷工減料。2019-2020年建議深陷價格戰、產品力嚴重透支,尤其是銷量已大幅下滑的車企,爭分奪秒迴歸產品原點,緊隨消費重心“持續上移”的節奏,積極佈局“新核心價區”。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