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蜀汉后主刘禅,人们往往会想起那句“扶不起的阿斗”,千百年来大家对他都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他是个痴痴傻傻的皇帝,什么都不会,整天吃喝玩乐,全靠诸葛亮治理蜀国。

也许,连诸葛亮自己也认为刘禅没有什么才能,他在《出师表》中还劝刘禅不要妄自菲薄,似乎在鼓励他要自信一点。

然而,就在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才诸葛亮惊觉,这个皇帝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诸葛亮死后,蜀国又存在了二十九年才灭亡,如果刘禅是个傻皇帝,自然不可能撑这么久。由此可见,刘禅虽然才能不及父亲刘备以及丞相诸葛亮等人,但他自有自己的才能,并不是真的傻,他只是隐忍而已。

刘禅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人们将这句话作为刘禅没心没肺的罪证。然而,结合当时刘禅说这句话的环境,我们可以推断,他很有可能是在装傻。他当时已经当了亡国之君,如果流露出思念故土的情绪,很可能遭了司马昭的毒手,他这样一句傻话,却保全了性命。

诸葛亮发现刘禅的真面目时,已经时日无多了。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一病不起,他自知时日无多,等不到回成都再见刘禅了,于是给刘禅上了一道奏折道别。刘禅收到奏折以后,很快写了回书。

在刘禅的回信中,既有冠冕堂皇的话,又有他对诸葛亮的真情实感,一字一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在最后,刘禅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等你死后,你的儿子诸葛瞻要怎么安排?

刘禅的这个问题让诸葛亮大吃一惊,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政治上的微妙关系,绝不是一个傻子能问出来的话。

尽管诸葛瞻当时仍年幼,但是等他一旦长大成人,作为诸葛亮在蜀汉势力的延伸,他很有可能会左右蜀汉的局势。诸葛亮生前尽管对蜀汉忠心耿耿,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如果诸葛瞻长大以后继承了诸葛亮的地位,他将成为另一个压制住刘禅的权臣。

诸葛亮敏锐地觉察到了刘禅对未来政治格局的担忧,他在信中小心翼翼地回复,我的傻儿子不需要陛下的照顾了。言外之意就是,请求刘禅放诸葛瞻一马,他将来会远离政治旋涡。

一段简单的君臣对话,揭露了刘禅一直装傻充愣的真面目,他对于权力有着极大的渴望。诸葛亮在世时大权独揽,刘禅只能隐忍,但诸葛亮去世后,他将收回权力,不会让蜀汉大权在诸葛家内部交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