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五龍潭公園進行展演。圖爲四川揚琴《拷紅》節目。四川揚琴是說唱故事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講唱故事,這種表演形式也被稱爲“坐地傳情”,唱唸之間,將《西廂記》裏紅娘爲促成小姐鶯鶯與張生的姻緣和夫人據理力爭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青年網濟南9月9日電(記者 韓玉)9月6日至10日,以“非遺曲藝 薪火相傳”爲主題的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在山東濟南舉行。492位曲藝類非遺傳承人深入濟南各個景區、劇場和社區,把131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類非遺項目帶到人民羣衆中間。節目中,即有觀衆耳熟能詳的相聲、評書、大鼓等,又有極具地方特色的說唱格薩爾史詩、萊帕爾、八音坐唱等,讓觀衆近距離欣賞到非遺曲藝的高水平演出,感受“曲山藝海”的勝景。

9月6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五龍潭公園進行展演。圖爲南昌清音《今日猶聞翰墨香》節目。《今日猶聞翰墨香》是根據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在滕王閣中寫《滕王閣序》的故事而創作的作品,唱腔優雅,表演角色分明,極具南昌地域特色。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7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臺進行展演。圖爲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屬傳承人祝天月在表演山東大鼓《戰馬超》。山東大鼓是非常成熟的曲藝形式,其音樂唱腔風格獨特,男腔頓挫有力,女腔舒展優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7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臺進行展演。圖爲觀衆在觀看節目單。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7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臺進行展演,臺下濟南市民和來自各地的遊客在認真觀看。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7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臺和百花洲明湖居同時進行展演,來自巴西的遊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很喜歡中國的“戲”,全家人專程去聽過京劇和相聲。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7日晚,非遺曲藝周在濟南百花劇院演出。圖爲來自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斯塔多吉表演說唱格薩爾史詩。《格薩爾》是一部篇幅極其宏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被稱爲當今世界仍被傳唱的最後一部史詩。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9月8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百花洲畔白雪樓中的芙蓉館進行演出。圖爲四川清音《十七門》。重慶城十七門,九開八閉象徵九宮八卦。表演者採用四川清音的唱腔,輕盈、細膩圓潤,呈現出一副熱鬧非凡的市井畫面。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