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方,浙江淳安人士,戴着框架眼鏡,說話自帶一股子喜感。在網文江湖,這名“90後”男孩不寫金手指,不寫重生穿越,憑着他在起點中文網的處女作《相聲大師》脫穎而出。

這部230.12萬字的作品寫相聲行幾十年興衰變遷,也寫民間藝人的生存困境。2016年年底,《相聲大師》獲得首屆網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一等獎。

近日,唐四方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他說:“曲藝的傳承現狀其實並不樂觀,沒有多少人喜歡聽喜歡看了。很多民間藝人無法靠着自己學的藝術謀生,只能做着兼職,勉強混個溫飽。無法安心鑽研藝術不說,還不被家人朋友理解,這就是曲藝傳承最大的問題。”

唐四方

寫就是六個字——可以寫,值得寫

唐四方開始寫作於2016年,但閱讀網文要追溯到2006年了。那時他還在讀初中,小鎮上沒什麼書店,要想閱讀課外書就要跑去縣城的新華書店。

“有一次,新華書店來我們學校售賣課外書,運來了一大批書籍。我和小夥伴看上了一本名爲《誅神》的書,一共有四本,我們兩人就一人買了一本。”唐四方回憶道,“然後我們學校就轟動了,這世上怎麼會有怎麼好看的書!這麼好看的書,爲什麼只買了前面兩本!後來甚至有班裏同學央求父親去大城市的書店找這本書,可是他父親找了十幾家書店都沒找到。或許因爲當時這本書的銷量並不好,只出了很少吧。”

但這樣一本“沒看完的書”,也成爲唐四方心中揮之不去的念想。等上了大學,他纔在電腦上找到了這本書,圓了遺憾多年的夢。“也是在那時候,我才知道這是網絡小說。它在網上的名字叫做《一小撮世界》,是起點中文網最早的一批簽約書,而那個作者也已經封筆多年了。但從此,我就沉浸於網絡文學各種有趣的故事裏了。”

除了看網絡文學,唐四方的另一大愛好就是聽相聲了,這也是《相聲大師》的由來。有一天,他在網上看到了相聲視頻,一下覺得非常有意思。“後來岳雲鵬火了,我開始聽岳雲鵬,再後來開始聽郭德綱。真正關注到其他的曲藝,也是從郭德綱的相聲來的,因爲他的相聲涉及到許多其他的藝術種類。”

因爲喜歡,唐四方萌生了把相聲曲藝寫進小說的想法。“等我有了這個想法後,會想辦法去了解了這個行當,越深入越覺得有太多東西值得寫了。除了相聲之外,其他沒落的傳統曲藝也非常有魅力,也很值得我們關注。”

“其實我也可以選擇寫幻想類題材,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傳統曲藝這個小衆的領域,也引入了很多現實中存在的人物,包括馬三立先生,侯寶林先生。這些老藝人不應該被遺忘,也不應該被幻想取代。”唐四方稱,“總而言之,寫《相聲大師》就是六個字——可以寫,值得寫。”

《相聲大師》獲得首屆網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一等獎。

爲寫一本書,被扣幾次錢

《相聲大師》講了一個孩子如何成爲相聲大師的故事。小說以相聲藝術爲主,也涉及到了口技、評書、大鼓、十不閒蓮花落、北京小曲、單絃、戲曲等數十種傳統藝術。有讀者評價說,作者對相聲行的各種行規門清,各種相聲捧逗、貫口信手拈來,對包括但不限於太平歌詞,京韻大鼓等等曲藝都有深入認知。

唐四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爲了寫好這個故事,他去杭州圖書館借了好多相關專業書來看。“各種曲藝的專業書,我都借閱過,它裏面寫得很詳細,比如這門藝術是怎麼樣的,怎麼來的,表現形式是怎麼樣的,有哪些著名的段子,各門各派的傳承是怎麼樣,曾經有哪些趣事等等。這些資料對我的理解與寫作都非常有幫助。”

他還透露,也因爲多次逾期歸還,他被扣了好幾次錢。“幸好現在的杭州圖書館,逾期歸還不扣錢了。”

回想起那段時光,唐四方直言生活特別簡單,每天除了基本生活就是看書聽相聲,電腦裏不是段子資料就是評書素材,就連走着路耳機裏也放着評書。他把自己代入到每一個人物之中,以書中人物的角度去考慮事情,明辨得失。“每天花在這上面的時間是很多的,畢竟自己不是專業從業者,又算不上資深票友,所以只能多努力了。”

一開始,《相聲大師》的成績不算很好,這一小衆的題材並沒有一下引起極大關注。“最初還是挺受打擊的,但幸好有讀者支持鼓勵,我才熬過了最初成績不理想的一段時間。過了幾個月,各種數據熱度就全上來了。熬唄,沒什麼是熬不過去的。”

《戲法羅》獲得第三屆網絡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二等獎。

在《相聲大師》之後,唐四方還創作了《戲法羅》,這部作品獲得第三屆網絡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二等獎。“相比第一部作品,這部應該更重視故事的精彩程度,就是更注重世界觀的建設,還有情節的有趣性和畫面表達的精彩性,畢竟戲法江湖比曲藝更有視覺性。而且我也從《相聲大師》裏的一本正經講曲藝文化跳出,到了《戲法羅》藉由戲法這個媒介來說江湖,說當年的恩怨情仇。”

眼下唐四方已開新書《北平說書人》,講述民國初年北京民間小市井的風貌,還有一個“戲精”在民國初年的混跡史。“這大概是一個不正經的評書學徒加一個很正經的戲法藝人,在民國初年的北京掃黑除惡的故事。”

他表示,自己今後也會嘗試別的題材的網文創作。“我不是一個喜歡炒冷飯的人,雖說每部作品都和傳統藝術有關係,但裏面的風格和內容全是不一樣的。”

《北平說書人》,講述民國初年北京民間小市井的風貌,還有一個“戲精”在民國初年的混跡史。

責任和使命,是你要去做

相比玄幻、仙俠等題材,現實題材在網文圈可謂“後起之秀”。“大部分讀者愛看爽文,所以在訂閱上現實題材肯定是有點喫虧的,但是可以積累到非常忠實的粉絲。這些粉絲不像爽文粉絲那樣流動性大。人家一旦認可你了,就會一直看你的作品。”

唐四方說:“現實題材網文受到關注是在2016年之後吧,到了2017年就有好多人在說現實主義了,等到了2018年,似乎大家都開始寫現實主義的作品了。就這麼短短兩三年時間。我感覺網文圈的變化是非常大的。這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網文就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可以有幻想題材的作品,當然也應該有現實題材的作品,這纔是網文應該有的樣子。”

他曾在小說中寫下這麼一句話:所謂的責任和使命,從來不是要求你去做什麼,而是你要去做。“我覺得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值得我們去寫,也應該去寫。有一些讀者可能之前不太瞭解,通過閱讀小說,纔可能去關注某個事情,我覺得這就是寫作的最大價值了。寫作的話,你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也可以解決一個問題、記錄一個事情,但只要是對社會有意義的,只要是正能量的,就是非常好。”

在傳統曲藝行業,如今王佩瑜等大家也在做一些“接地氣”的嘗試,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喜歡上傳統藝術。唐四方同樣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喚起年輕一代對傳統曲藝的關注與喜愛。“不敢高談教化,也不敢說能帶來多大的改變,但我仍願意以微弱的力量去寫出好作品,去跟大家展示傳統藝術的魅力。哪怕能吸引幾個人的目光,那就善莫大焉了。”

“今天這個時代,抖音、B站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注意力。傳統曲藝會受到衝擊,文字也是。但是我相信文字是不會被取代的,它的價值是獨特的。這也要求我們作者要創作出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有價值的作品。讀者是不會拋棄文字的,會拋棄文字的只有作者。就像觀衆是不會拋棄曲藝的,會拋棄的只有曲藝演員。”唐四方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