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麪館”開了15年 顧客自己端碗 付款全靠自覺

老闆說自己信任每位顧客,顧客說不能壞了誠信的規矩

“誠信麪館”付帳靠自覺

一問/ 這樣做掙沒掙到錢?

“一天掙了好多錢我們沒有細算過,但反正肯定是賺了,我們住的房子,就是賣面掙的。”

二問/ 有人故意不給錢嗎?

至今只有3次收到過假錢,也收到過殘幣,但這種情況很少,基本沒人不付賬。至於忘了付錢幾天後再來補上的情況,夫妻倆說,數都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老闆,我的二兩面6元,我放10元找4元。”3月5日早晨,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的一家麪館門口,一位顧客邊說邊把一張10元面值的鈔票放到竈臺上一個盒裏,然後拿回4元。

源於人手不夠等原因,2002年,仁壽人劉霞和丈夫朱五星在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街上開起了這樣一家“沒有收銀員、顧客自助給錢”的誠信麪館。

如此15年來,對於到底掙了多少錢,劉霞笑着說,“一天掙了好多錢我們沒有細算過,但反正肯定是賺了,我們住的房子,就是賣面掙的。”

其實,這15年來,劉霞也收到過幾次假錢、殘幣,也有人沒帶錢,一週後纔來補上,但夫妻倆堅定認爲,未發現過顧客有故意不付款的情況。“即便偶爾出現(不付款),肯定也有他們的原因,反正我們認爲是疏忽了搞忘了,但不認爲是故意的,所以我們不會去追究。”

顧客自己端面 自己付賬找零錢

一間30多平方米的門面,除去竈臺,只能放4張桌子,加上門前擺放的幾張桌子,就是劉霞和朱五星夫婦所經營麪館的全部場地。

從眉山到仁壽的省道106線,車輛川流不息。朱五星的店就開在106線邊上。3月5日早上8時,成都商報記者來到這家名叫“香菇面”的店子。此時,店裏已坐了10來個人,還不時有人前來:老闆,老規矩,二兩面。

和周圍的飯店相比,這家麪館既不高檔也不精巧,爲何有這麼多人前來?

還沒等朱五星迴答,幾位顧客就笑了起來:這家麪館牛得很,老闆只管煮麪,顧客喊面、端面、付錢、找零等,全都要自己動手。

“麪館只有紅湯、清湯兩種口味的香菇面,配售少量香菇小籠包。”朱五星說,自己是名退伍軍人,曾在外地從事餐飲行業。2002年和妻子回到老家開了這家麪館。開店之初也是自己收錢,但生意好起來後,人手不夠,加之有顧客曾提出“手拿了錢又去拿面不衛生”,他乾脆選擇了讓顧客自助付錢。

香菇面6元錢二兩,香菇包5元一籠。從上午8點到10點,成都商報記者統計,共有近百人喫完早餐自助付錢走人,無一人拿錯錢或喫完麪沒付錢。

既然老闆不管錢,有沒有想過喫了悄悄溜掉?幾位食客連連擺手:“那也太笑人了吧,朱老闆信得過大家,我們也不能壞了朱老闆的規矩。”

沒有多拿錢的 更多人專程來補錢

顧客來了一撥又一撥,面也越來越少,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喫完麪一摸口袋,忘了帶錢,他朝朱五星不好意思一笑,說下次補上。

沒問面錢是多少,也沒問小夥子是哪裏人,什麼時候來補錢,朱五星頭也沒回:“要得哈。”

一輛外地牌照的車上,下來了五六名中年人,喫完麪後得知需自己在盒裏給錢找零,一人呆住了:你不怕我多拿錢啊?

“不怕不怕,我開了這麼多年,沒看到過多拿錢的。”朱五星說,“有一次一批幫忙摘水果的工人在我這裏喫了11碗麪,70多元,走時忘了給錢,我也沒有去追,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專程把錢送來了,連聲道謝。”

朱五星說,麪館開業至今,只有三次收到過假錢,也收到過殘幣,但這種情況很少,基本沒人不付賬,至於顧客忘了付錢幾天後再來補上的這種情況,夫妻倆說,數都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10多年經營下來,朱五星夫婦用賺的錢養家,也在仁壽縣龍正鎮買了一套10餘萬的房子,“肯定是賺了,這得謝謝相信自己的顧客朋友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