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企|給亞運三館“做B超”? 這黑科技出自杭企最新成果

點擊上方

“公衆號”

可以訂閱哦!

亞運三館已經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

這段時間,位於杭州蕭山的亞運三館建設工地正在進行鋼結構主體施工。

在這節骨眼上,浙江大學結構專業畢業生周超和檢測員們,就需要對三館每一處焊接點進行檢查,而亞運三館的焊接點多達8萬個,換言之,同樣的檢測動作,周超和同事們得重複8萬次。

爲什麼要對焊接點進行檢測?

據瞭解,因爲建築的鋼結構量越大焊接點就越多,建築的安全和穩定性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華新檢測一項名叫“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及原位調控”的技術,則可以對鋼結構質量進行有效控制,並確保亞運三館安全無虞。

華新檢測的這項技術已於10月23日在北京正式通過專家評審,近期將發佈成爲行業標準。

G20杭州峯會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檢測業務由華新檢測承包

“殘餘應力”危害多大?

這家企業用了一個比喻

時光回到今年9月18日,華新檢測董事長鄭剛兵面對企業中標亞運三館項目一事興奮不已,雖然企業之前已經承接杭州知名建築“大蓮花”“小蓮花”的檢測業務,但“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及原位調控技術”應用在亞運項目上,還是第一次。 

“殘餘應力”是什麼?

“每一根鋼構件都由相位晶格組成,這種晶格呈多邊形,規律、有序排列晶格後,鋼構件就牢固了。”鄭剛兵介紹說,焊接這個舉動會對鋼構件內部的晶格產生影響,比如移動、錯位等,“如果焊接點都產生這樣的殘餘應力,那麼建築整體就會變形甚至崩裂。”

這一技術如同給鋼構件做B超,技術人員能計算出每個焊接點產生的殘餘應力指標,然後通過高能聲束平衡殘餘應力。“高能聲束如同一雙手,可以實現焊接點內殘餘應力的消減和均化。”他繼續說道。

中國焊接協會副祕書長戴爲志評價這項技術的先進性遠遠領先國內檢測行業,目前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檢測業務由華新檢測承包

小小鋼結構檢測行業

見證城市發展階段式躍進

鋼結構檢測,其實之前都算不上一個行業。

直至近幾年國務院相關機構每年發佈相應數據後,這一領域的從業人數、業務總量等才漸有了全貌。

畢竟,在中國城市化階段式躍進的過程中,鋼結構被大量運用於各類建築,鋼結構檢測企業則成爲這一過程的見證者之一。

作爲新三板鋼結構檢測第一股的華新檢測,也身處其中,並逐漸引領市場。

2005年,華新檢測成立。恰逢浙江民營經濟浪潮興起,其創立之初便大量承攬了包括寧波三星、杭發廠、香港青山電廠等在內的鋼結構廠房檢測業務。

2007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各地爭相進入高鐵時代。華新檢測也從寧波到溫州,從永嘉到瑞安,從徐州到上海,隨着鐵路建設的推進進入鐵路站房的檢測領域。

2009年,華新檢測承接了杭州九堡大橋鋼結構檢測業務,也是華新第一筆“百萬級”的業務。

從九堡大橋開始,杭州秋石高架三四期、德勝高架、運河二通道,以及寧波三官堂大橋、舟山港主通道、台州灣跨海大橋等,華新檢測加速進入浙江公路和橋樑領域。

2016年,華新檢測再次打敗了不少“國字號”檢測機構,成功中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鋼結構檢測項目。

“我們見證了城市的發展。”鄭剛兵說,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場合亮相愈發頻繁,越來越多國際賽事活動的落地,讓國內城市對大型場館的需求迅猛增長。

浙江範圍內的G20杭州峯會主會場、杭州大小“蓮花碗”、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廈門金磚峯會主場館、新疆奧體、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西寧海湖體育中心等場館的檢測,都打上了“華新”的烙印。

華新檢測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行殘餘應力檢測

本科生佔員工總數70%

重視研發才能走得更遠

華新檢測從七、八個人的小公司起步,用13年間跨出杭州都市圈,業務南抵海南、北至黑龍江、西達新疆,遍佈大江南北,成爲新三板鋼結構檢測第一股。

關鍵原因,是重視研發和高端人才引進。

周超是浙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10剛入職華新檢測的他,已經在亞運三館項目上承擔起重要的職責。目前,華新檢測96名員工中,70%的員工學歷在本科以上,中級以上技術的骨幹有20多人,企業還擁有各類專利12項。

同時,華新檢測還建設了重點鋼結構檢測研究院,與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許多人才也通過這一渠道進入鋼結構檢測行業。

被運用在亞運三館項目上的“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調控技術”,就由北京理工大學與華新檢測合作研發。

現在,華新檢測以解決行業痛點爲導向,與國內多家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與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研究鋼結構橋樑養護技術、與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局合作關於鋼結構橋樑課題開發、與長江水利委員會勘察設計研究院共同開發沉管箱的脫空檢測……

從承接分散項目,到標準引領者,華新檢測完成了從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亞運三館已經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

這段時間,位於杭州蕭山的亞運三館建設工地正在進行鋼結構主體施工。

在這節骨眼上,浙江大學結構專業畢業生周超和檢測員們,就需要對三館每一處焊接點進行檢查,而亞運三館的焊接點多達8萬個,換言之,同樣的檢測動作,周超和同事們得重複8萬次。

爲什麼要對焊接點進行檢測?

據瞭解,因爲建築的鋼結構量越大焊接點就越多,建築的安全和穩定性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華新檢測一項名叫“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及原位調控”的技術,則可以對鋼結構質量進行有效控制,並確保亞運三館安全無虞。

華新檢測的這項技術已於10月23日在北京正式通過專家評審,近期將發佈成爲行業標準。

G20杭州峯會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檢測業務由華新檢測承包

“殘餘應力”危害多大?

這家企業用了一個比喻

時光回到今年9月18日,華新檢測董事長鄭剛兵面對企業中標亞運三館項目一事興奮不已,雖然企業之前已經承接杭州知名建築“大蓮花”“小蓮花”的檢測業務,但“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及原位調控技術”應用在亞運項目上,還是第一次。 

“殘餘應力”是什麼?

“每一根鋼構件都由相位晶格組成,這種晶格呈多邊形,規律、有序排列晶格後,鋼構件就牢固了。”鄭剛兵介紹說,焊接這個舉動會對鋼構件內部的晶格產生影響,比如移動、錯位等,“如果焊接點都產生這樣的殘餘應力,那麼建築整體就會變形甚至崩裂。”

這一技術如同給鋼構件做B超,技術人員能計算出每個焊接點產生的殘餘應力指標,然後通過高能聲束平衡殘餘應力。“高能聲束如同一雙手,可以實現焊接點內殘餘應力的消減和均化。”他繼續說道。

中國焊接協會副祕書長戴爲志評價這項技術的先進性遠遠領先國內檢測行業,目前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檢測業務由華新檢測承包

小小鋼結構檢測行業

見證城市發展階段式躍進

鋼結構檢測,其實之前都算不上一個行業。

直至近幾年國務院相關機構每年發佈相應數據後,這一領域的從業人數、業務總量等才漸有了全貌。

畢竟,在中國城市化階段式躍進的過程中,鋼結構被大量運用於各類建築,鋼結構檢測企業則成爲這一過程的見證者之一。

作爲新三板鋼結構檢測第一股的華新檢測,也身處其中,並逐漸引領市場。

2005年,華新檢測成立。恰逢浙江民營經濟浪潮興起,其創立之初便大量承攬了包括寧波三星、杭發廠、香港青山電廠等在內的鋼結構廠房檢測業務。

2007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各地爭相進入高鐵時代。華新檢測也從寧波到溫州,從永嘉到瑞安,從徐州到上海,隨着鐵路建設的推進進入鐵路站房的檢測領域。

2009年,華新檢測承接了杭州九堡大橋鋼結構檢測業務,也是華新第一筆“百萬級”的業務。

從九堡大橋開始,杭州秋石高架三四期、德勝高架、運河二通道,以及寧波三官堂大橋、舟山港主通道、台州灣跨海大橋等,華新檢測加速進入浙江公路和橋樑領域。

2016年,華新檢測再次打敗了不少“國字號”檢測機構,成功中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鋼結構檢測項目。

“我們見證了城市的發展。”鄭剛兵說,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場合亮相愈發頻繁,越來越多國際賽事活動的落地,讓國內城市對大型場館的需求迅猛增長。

浙江範圍內的G20杭州峯會主會場、杭州大小“蓮花碗”、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廈門金磚峯會主場館、新疆奧體、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西寧海湖體育中心等場館的檢測,都打上了“華新”的烙印。

華新檢測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行殘餘應力檢測

本科生佔員工總數70%

重視研發才能走得更遠

華新檢測從七、八個人的小公司起步,用13年間跨出杭州都市圈,業務南抵海南、北至黑龍江、西達新疆,遍佈大江南北,成爲新三板鋼結構檢測第一股。

關鍵原因,是重視研發和高端人才引進。

周超是浙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10剛入職華新檢測的他,已經在亞運三館項目上承擔起重要的職責。目前,華新檢測96名員工中,70%的員工學歷在本科以上,中級以上技術的骨幹有20多人,企業還擁有各類專利12項。

同時,華新檢測還建設了重點鋼結構檢測研究院,與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許多人才也通過這一渠道進入鋼結構檢測行業。

被運用在亞運三館項目上的“殘餘應力超聲無損檢測調控技術”,就由北京理工大學與華新檢測合作研發。

現在,華新檢測以解決行業痛點爲導向,與國內多家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與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研究鋼結構橋樑養護技術、與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局合作關於鋼結構橋樑課題開發、與長江水利委員會勘察設計研究院共同開發沉管箱的脫空檢測……

從承接分散項目,到標準引領者,華新檢測完成了從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來源:浙江在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