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官網資料顯示,魔蠍科技是大數據智能風控服務供應商,主要做To B端的業務,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提供精準營銷模型、反欺詐、多維度用戶畫像、授信評分、貸後預警、催收智能運籌等全面風險管理服務。官網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新顏科技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機器學習創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上海,主要向金融機構提供智能金融風控服務,合作機構數量超過2500家,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衆多知名互聯網金融公司。

9月6日下午,有消息稱,大數據服務公司杭州魔蠍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疑被警方控制,一位核心高管人員被帶走。當日下午,當時與魔蠍科技的合作機構突然發現,魔蠍科技的數據未按時傳達,服務突然被終止。隨後,魔蠍科技的官網也無法打開。

官網資料顯示,魔蠍科技是大數據智能風控服務供應商,主要做To B端的業務,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提供精準營銷模型、反欺詐、多維度用戶畫像、授信評分、貸後預警、催收智能運籌等全面風險管理服務。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已服務2000多家客戶,包括銀行、網貸平臺、消費金融公司等。

公開資料顯示,魔蠍科技CEO爲周江翔,浙江大學計算機碩士,曾經在UTStarcom、Motorola、Cisco、阿里巴巴、淘寶、51信用卡從事技術開發和團隊管理工作,設計並且參與多個全球頂尖跨國項目與創業項目。

據悉,在此前魔蠍科技已經有過被相關部門約談的經歷。此次,魔蠍科技的問題大概率出在數據來源和用途方面。但有媒體透露,此次被查理由爲涉黑,有觀點認爲,被查或與魔蠍科技的爬蟲業務有關。

事實上,網絡爬蟲作用是蒐集網頁上的信息或數據,然後把蒐集到的數據搬運到自身數據庫裏。爬蟲除了爬取互聯網上的公開信息外,還涉及用戶提供了用戶名和密碼後,去爬取用戶運營商等數據。

當前,爬蟲技術儼然成爲現金貸公司收集用戶信息必不可少的武器,而在現金貸行業大環境中,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供應商一直是關鍵的一環。有相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關於網絡爬蟲爭議在於是誰在爬取這些信息,有沒有經過用戶授權,授權爬取數據後會否合理進行緩存和再利用。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爬蟲業務作爲工具而言並無問題,但數據的用途可能會導致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近期已有多家第三方服務商暫停運營商爬蟲業務。而獲取運營商信息常常與電話騷擾等“軟暴力”催收行爲掛鉤。

而在2019年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出現了對網絡爬蟲規制的法律條文。

其中第十五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以經營爲目的收集重要數據或個人敏感信息的,應向所在地網信部門備案。備案內容包括收集使用規則,收集使用的目的、規模、方式、範圍、類型、期限等,不包括數據內容本身。第二十條表示,網絡運營者保存個人信息不應超出收集使用規則中的保存期限,用戶註銷賬號後應當及時刪除其個人信息。第二十七條指出,網絡運營者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前,應當評估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日提供大數據風控服務的新顏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向前也被警方要求協助調查。新顏科技人士表示,協助調查是因爲與其合作的一家持牌網貸平臺涉及暴力催收問題,新顏科技本身的業務並未受影響。

官網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新顏科技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機器學習創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上海,主要向金融機構提供智能金融風控服務,合作機構數量超過2500家,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衆多知名互聯網金融公司。

據媒體報道,新顏科技已在9月1日通知所有商戶,無法提供網絡小貸合作協議的商戶,將在9月2日晚上21時關閉所有接口,不再提供服務。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以風控爲名,在互聯網信貸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但在野蠻生長的同時,數據竊取、泄露、濫用和隱私安全等問題也越來越不容忽視,不僅涉及到行業內不正當競爭,更嚴重威脅着人們的信息和資金安全。

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金融風控領域,此類相關事件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相關公司被調查。目前數據隱私保護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很多創業型數據公司,自身缺乏可產生數據的縱深場景,數據來源於外部,而風險就可能出在數據獲取的合規性上;此外,數據用途也可能涉及違規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