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又减负了!

前不久,上海市教委牵头出台了《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本想着作为一份开学大礼,让“鸡娃狂躁”中的家长们能安安心。可是,政策一出,却又让家长发起愁来:“这一头‘减’,另一头‘加’,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呀?”

要知道,今年的高考可是难出了新高度,不仅数学难上了热搜,一句“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让语文也成了大杀器。

而作为传统三大科目之一的英语,自然也不甘落后,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的英语试卷,让老师都感叹“幸亏自己退休了!”

如果连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那英语到底该怎么学?其实,作为指挥棒,高考的变化传递出来的是明确的信息——咱们的英语学习方式,得改改了。

不能用的英语,不学也罢

英语高考的难,到底难在哪里?

▼你们不是爱刷美剧么,那不带字幕、不带画面的《生活大爆炸》了解下:er

▼听说现在年轻人不读报?《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了解下:

▼最后,帮助美国人民解决点问题,关于“蜜蜂数量急剧减少”的问题美国环保总署想听听你的高见……

▼不是说体制内背单词、刷语法就能过么?怎么一张试卷里,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都有了?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张仲连一语道破高考英语的大方向:“我们的英语要走向语用,走向能力”。

一把榔头在手里,只有用来敲敲打打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学英语也是一样,过去我们学英语,似乎是在“研究英语”。曾经,我的高中课上有一道选择题,老师和同学各执一词,最后老师特地打电话去求助了外国友人,放下电话却告诉我们:不好意思,这题过了吧,老外说他也不知道……平时不会这么用。

也许不一定是题错了,只是把太多精力花在“用不着”的地方,这样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意义。也许有极少部分的人以后会选择英语专业,去研究英语本身,但大部分人学英语,还是为了交流、为了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为了了解不同的文化。

英语学习的“用”和“学”是统一的。

2

回归情境,才能用好英语

再回到高考的这几道题中,除了告诉大家要会用,更是暗示了大家“在情境中用”。英语学习并不是孤立地,而必须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

比如说下面的这道英语数学题,这道题来自目前非常火的美国数学竞赛AMC。大部分只要过了英语4级的人,这题里的单词应该都认识吧。但你会发现,尽管每一个词都认识,但读完要理解题意还是很难,更别说解题了。

▲美国数学竞赛AMC官网

AMC全是用英语命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但在考数学、还在考英语。哪怕可以带着字典进考场,可谁会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查字典上呢?而且像下面这样的题,就算没有几个生僻的词,你确定能理解题意吗?怪不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要是AMC用中文出卷,那估计拿高分的人数能翻个倍。

我们所说的情境中学英语,并非只是单纯地在各个情境下“中英互译”。这种应用,只是做了一种符号上的转换,充其量也就跟谷歌翻译差不多。情境中学英语的作用,是将英语与实际情境相对应,当你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并不需要先将其转换成中文,再按照中文的文法进行重组,而是直接就可以反应出英文所对应的图式。

在情境中学英语,其实背后是学习“英语的思维”,我们常说“地道的英语”,其实并不强求是不是一口“伦敦音”,而是能直接对接英语的思维方式。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长期的训练,形成习惯,因此,在情境中学英语,必须从娃娃抓起,等到高中再这么学,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