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一次神祕天災,上億人死亡,不然中國人口早超20億

文/中原歷史君

在每一個時代,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有着這個朝代的特點,天氣也是一樣,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特點。中國歷史上的天氣情況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實際情況是自元代以來,就處於一種乾旱和異常寒冷的狀態中。自明代以來,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在明朝天順年間開始,就屢次發生旱災、雪災,而且是全國範圍的,這使得全國糧食產量銳減,人口數量也極具下降,最嚴重的時候,累計凍死、餓死了上億人。

根據史料記載,“夏寒”、“夏霜雪”的說法多次出現,不僅如此,各個地方縣誌,包括廣州、浙江、湖北這些南方地區的記載也都是天氣異常寒冷、糧食大量減產的言語。這個時代,從明朝天順年間以來,大致分爲三個小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明代天順年間到嘉靖年間,持續了將近100年,第二個階段從明萬曆年間到清康熙年間,持續了大致120年,第三個階段就從清道光年間到清代光緒時代,大約有40年。這段時代,歷史上稱神祕的天災之爲“明清小冰期”。

由於古代,我國還是處於一個農業國家,生產方式簡單,生產力低下,處於“靠天喫飯”的時代,風調雨順,最後收成就好,如果哪一年遭受了旱災水澇,那一年的糧食肯定是大量減產。明清小冰期時代,發生的旱災和雪災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幾乎每年都有,最嚴重的是,這種情況不是僅僅一個區域發生,而是全國各地都有,國家就算有心去救援資助,也是“拆東牆、補西牆”,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這也是有史以來,我國國民生活最苦難的時期,喫不到飯,而且還經常受災,就這幾百年間,僅僅是天氣影響,就有幾個億的人民喪生。再加上,明清時期,沿海有倭寇騷擾,北方有狄人入侵,內部也時常爆發農民起義,這對於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導致又數百萬人失去了生命。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按照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我國人口數量可能早已經超過二十億了。

建國以來,我國也發生了一次受自然災害影響、糧食大量減產,再加上,戰爭耗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我國也死去了很多人,但是和明清時期相比,我們的生產力提升了,國家和我們黨也是一心一意爲人民服務,把人民放在首位,這樣,我們才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由此可見,只要生產力得到提高,國家強大,便沒有了內憂外患,就可以全心投入治理災害、調配糧食和資源、就可以順利解決問題。我們國家走到今天,發生過唐山地震、長江洪水、汶川地震等等,在我們的努力之下啊,再加上現代化技術水平,我們都順利通過這些自然考驗,相信以後會更好。

參考文獻《閱世編》、《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