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波斯富街與禮頓道的街角,今天,這裏矗立着一座略顯瘦高的商場,名叫“利舞臺廣場”。在周圍香港電訊以及“利園”一期二期……五期的環繞之中,這座利舞臺顯得不那麼起眼。

  美女與康波

  今日銅鑼灣利舞臺廣場(圖中紅框處),圖片來源:Google Map

  但是它的前身“利舞臺戲院”,卻曾經連續12年(1973年到1985年)是萬衆矚目的香港小姐競選的決賽場址。

  美女與康波

  曾經的銅鑼灣利舞臺戲院,已於1995年拆除

  滄海桑田,雁過不留聲,只有這未曾改變的“利舞臺”三個字,彷彿見證了這裏曾經的盛世年光與紙醉金迷。

  1973年3月24日,南國的海風還帶着料峭的春寒,銅鑼灣利舞臺戲院裏,香港小姐選舉的決賽正在進行。

  這一年,香港小姐競選活動由TVB接手,以“美貌與智慧並存”爲競選口號,並以“世界小姐”和“環球小姐”爲藍本。

  參加香港小姐選舉的陣容十分豪華,不僅最終結果史無前例地選出了兩位香港小姐(孫泳恩和狄波拉),而且這一年也是 “不老女神”——趙雅芝——的初次登臺亮相。

  一個芳華時代。

  前世瘋狂

  1973年,也是港股史上第一次瘋狂。

  這一年3月,香港恒生指數創股市建立以來的新高,在過去三個月內上漲接近1.5倍,自1972年1月恒指盤桓見底(323點)以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大盤翻了5.5倍。

  在過去這一年裏,當年的華資“地產五虎”——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恆隆地產、合和實業、以及大昌地產——全部上市,成爲當時港股史上最大的IPO潮。

  1972年10月,牛奶公司遭遇英資地產大佬“置地公司”的敵意收購,牛奶董事長周錫年爵士與華懋地產王德貴聯手抵禦“置地”野蠻人,亦爲當時香港史上最大的資本收購戰。

  美女與康波

  1972年10月31日,英資置地擬透過“二換一”敵意收購,牛奶公司大股東通過增持抬高股價防禦

  由於當時上市公司屬於稀缺資源,只要想上市就要賄賂交易所。加之監管尚不健全,引來不少希望上市一夜暴富的騙子公司,例如當時上市的“香港天線(香港癡線)”。(注:癡線爲廣東話,意思是神經病,傻X)

  資本家的無限遊戲,在民間幻化成一場 “股市造富”運動。

  無知無畏的人們瘋狂地衝入股市,彷彿晚了一步,就會錯過從此財務自由的機會。爲了給股市降溫,交易所使用消防水龍頭射向人羣,都不起作用。最終,1973年3月9日,恒指以1774.96點收盤,成爲此次瘋狂牛市的頂點。

  3月24日,香港小姐競選的決賽,就在這股市登頂後僅半個月之內進行。

  美女與康波

  趙雅芝早年的青春顏值

  此次選美,驚豔了這片古老的土地,驚豔了世界。但是,那激烈的荷爾蒙,就如同瘋狂股市頂峯上的泡沫一般,轉瞬即逝。

  美女如斯,盛市亦如斯。

  在隨後的兩個月裏,恒生指數跌去三分之二的價值,在5月9日見到656.03點的低位。稍微反彈之後,繼續下跌。下行持續了1年零9個月,直到1974年12月10日(150點),才終於見底,累計跌幅已超過90%。

  美女與康波

  1973年股災,恒生指數暴漲暴跌

  股市泡沫破滅之後,通脹再起。1974年,全球爆發石油危機,油價由早前的每桶三美元飆漲到最高每桶12美元,翻了4倍。

  西方八大工業國經濟陷入“滯脹”,彈丸之地的香港更是覆巢無完卵。能源價格高企,電力供應不足,當時的港英政府宣佈實施燈火管制。象徵着金錢與慾望、以及那些令人血脈膨脹的東西,如同斷了電的維港燈火,熄滅了。

  四十多年後,中國一位研究康波的姓周的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石油危機,是上一次康波蕭條的前兆。

  殖民地時期香港的1973年股災,是此後香港所有金融危機的原型;而1973年的香港小姐競選,也是成爲了嗣後年份的樣本。

  美女與牛市,這一表一里的兩條線索,以一種邏輯糾纏着,在1973年,強烈地交匯,然後分離;在隨後的時間裏,按各自的軌跡發展。

  噴薄欲出

  70年代,後股災的香港。蕭條之後,復甦已在路上。

  麥氏主政的時代,改造棚戶區,建造保障性住房,市民得以安居;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拉動就業;清理貪腐,建立廉政公署,整個社會的氣氛從一個毒瘤遍地的殖民地,迅速升級爲遠東航運與金融重鎮。

  一場牛市,不負此生;一輪康波,不負“我城”。蟄伏着,孕育着,悸動着,幻想着,香港終於迎來了屬於她的80年代。

  美國里根執政、英國撒切爾夫人上臺、中國改革開放,一夜之間,似乎全世界都省悟到了自己應該幹什麼。1984年給了當代香港準生證,而港島山南水北的傳統富豪們千里跋涉北上大陸,去書寫他們新的故事。

  歷史的車輪飛速轉動,一切都是新的。

  美女與康波

  鐘楚紅,1979年港姐候選人,因不常穿高跟鞋而在競選現場發生意外,屈居第四名

  1980年前後,香港小姐競選活動雖然還未成爲城中盛世,但已有不少絕代佳人出自此時,比如1979年的鐘楚紅,1982年的翁美玲,還有1983年的張曼玉

  這些美之爲物,彷彿在爲一個噴薄欲出的盛世奏響前曲。

  美女與康波

  1985年,香港小姐競選最後一次在銅鑼灣利舞臺舉行。這次之後,決賽或在香港演藝學校、或在香港文化中心、或在紅磡體育館……,而“香港小姐”的賽事,迎來了屬於她的黃金十年。

  在這十年裏,香港小姐競選彷彿得了風水一般,美女一個接一個,爭奇鬥豔,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堪稱空前絕後的“美女接力”。

  美女與康波

  美女與康波

  八九十年代相交之際,香港小姐賽事達到史上巔峯。1991年,香港迎來了史上最高學歷的一位“港姐”——郭藹明。這也是擁有大學學歷港姐奪冠的連續第三年。

  美女與康波

  隨着香港小姐們的顏值和學歷不斷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也持續攀升。1991年,港姐競選決賽當晚,TVB甚至請來了四大天王助陣,當天香港萬人空巷,收視率高達44點,創造了至今無法超越的奇蹟。

  與港姐顏值同時上漲的,是香港的股市。

  1985年開始,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恒生指數衝出了徘徊兩年之久的1000點上下的區間,並於1986年下半年開始迅速上漲。儘管1987年10月26日出現了大盤一日暴跌33%的股災,但升勢仍然持續,在1993年底突破10000點大關。

  花團錦簇,烈火烹油,哪場大牛市,不是財富與美色的盛宴。美女與牛市,這兩條線索再度盤桓交雜,走到了一起。

  潮起潮落

  日中則昃。經歷了1991年的巔峯之後,港姐的水準開始走下坡路。

  美女與康波

  1993年香港小姐郭可盈與近照對比

  如果說1993年獲得“最受傳媒歡迎獎”和“最佳演藝潛質獎”的港姐郭可盈,稱得上是一次華麗反彈,那麼緊接下來1994年的譚小環,則令人大跌眼鏡。

  入行前曾經是空姐,算是明豔靚麗,但奪得港姐冠軍之後,“高開低走”的人生長達二十多年,現在經營魚蛋連鎖店。

  美女與康波

  譚小環,1994年港姐冠軍,後退出演藝圈改從事餐飲業,創立魚蛋小喫品牌“渣哥”,生意興隆。稱“魚蛋妹”都系人生選擇~

  再後來,參加競選的已經少見美女,到今時今日,形容一個女生像“港姐”,已經近乎是在講粗口。

  與港姐的顏值每況愈下相反,90年代,香港的股市與樓市持續上漲,經濟開始出現泡沫。泡沫之下,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全面重構;拜金的風氣日漸興盛,消費有着至高無上的正確性,爲了得到錢,人們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隨着越來越多的女孩通過競選港姐而得到大衆關注,進而被各大電影公司或電視臺簽約,這裏隱約出現了一個類似“公開祕密”的商業模式。

  入選前三甲,或殺進決賽,甚至在整個港姐競選活動中露個臉,都將意味着獲得娛樂圈的入場券,而一旦進入娛樂圈,在這座每年大量各路影視作品被生產出來的城市,就意味着名氣和財富。

  漸漸地,人們不再從單純的審美角度去看待“港姐競選”,而是把競選的整個過程當做一種投資,一種投入與產出的權衡。

  對美的評價,由於涉及了金錢與商業的因素,已經變得不再純粹;而對美的追求,也由一種對生命意義的神祕式的探索,轉變更加直接和赤裸裸的金錢交換。

  一切都是錢,錢!更多的錢……

  美女與康波

  魚翅撈飯,一種奢侈的食物,往往在股市或樓市泡沫達到頂峯時,出現在普羅大衆的餐桌上

  轉眼,歷史的車輪就來到了1995年。

  這一年,銅鑼灣利舞臺拆除,改建成了20層高的商場。事後人們說,香港小姐之發盛,得益於“利舞臺”這塊風水寶地;利舞臺拆了,香港小姐的風水也就破了。

  風水之事,信之則有。

  事實上,香港小姐這個“小風水”之外,是香港整座城市的“大風水”。

  1995年,中國政府與央行開始大規模地整治金融亂象,這是當年的“去槓桿”。一年後,美聯儲開始加息,這一輪的貨幣寬鬆與低息環境走向終點。對於香港來講,這些都意味着,風向即將轉變。

  股市與樓市的造富運動,助長了更大規模的泡沫,全民炒房時代,所有資產的估值明顯過高,而聞到腥味的國際炒家大鱷,遊過廣闊的太平洋,來到了這座島子的附近。香港的天空,瞬間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下跌一觸即發。

  但是這一切,當時身處盛世的人們,卻毫無察覺。

  泡沫之爲物,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文化的、社會的、以及審美的。從金錢出發,通過消費,最終重新定義社會的價值與觀念。只有當泡沫破裂之後,人們才發覺到,身處泡沫之中的許多想法,是多麼的滑稽可笑。

  人去曲終

  2003年4月1日,文華東方酒店頂樓,張國榮縱身一躍的背後,留下籠罩在SARS陰影中的香港,以及人們對這座城往昔黃金時代的永遠懷念。

  美女與康波

  文華東方酒店,香港中環皇后像廣場

  同一年謝世的,還有被稱爲“香港女兒”的梅豔芳。還有另一些藝人選擇“北上”,唯不願留在這燈火依舊輝煌的香江邊。

  有的生離,有的死別;像極了那些黃金歲月香港藝人的一次集體謝幕與離場。

  但這裏畢竟還是國際金融中心,人太少,生意太大,時不時冒出一波生意,砸中一波人,就能讓他們鹹魚翻身,超越自身的階級。當然,這裏還有不少是新香港人。赴港產子、電子產品、奶粉、疫苗、保險、投資移民、海外房產……

  造富運動還在繼續,但人們彷彿能夠體察到,那曾經的一些韻味,已經雲散煙消,再也聚不起來了。

  2019年香港小姐競選決賽,昨天(9月8日)在TVB將軍澳電視廣播城舉行。

  雖然來了200多位TVB藝人前來助興,但除了媒體例行公事般的報道之外,民衆的關注度可能還不及在各大地鐵站搞事情的“黑衣人”。

  美女與康波

  2019年香港小姐競選前三甲出爐,人不可謂不美,但三頭一面,似乎缺了些韻味。圖片來源:TVB

  今天的香港,難道沒有美女了嗎?仔細想想,好像並不是。有人說香港本地美女也就那個樣,還是早先通過各種途徑從大陸下來的那些,最有風味;這麼說又似是而非。

  還有人說,從港姐競選到進入演藝圈的商業鏈條一旦固化,並且“明碼標價”,人們就會逆向選擇,不來玩這遊戲了。總之港姐今日之衰敗,原因紛紜。

  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當今香港,人們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去不圖回報地展示美,不計成本地追求美,以及不吝辭藻地讚美美了。

  花開不多時,像春風來又走。

  女人如花,花似夢。

  還是那句話:當城市中那些藏身雲中的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玩家,輕輕地動一動手指就能收割全城市民的時候,一切真善美,都已不再純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