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的封建社會下,女性的地位相比男性顯得相當的低下,男人在古代被允許三妻四妾,而女人一生卻只能侍奉一夫,其實早在更早的秦朝,當時的人對兩性關係卻顯得相當的開放,女性倫理之中的貞節觀念,在當時並沒有被作爲一種國家意識形態加以倡導,例如秦始皇的母親其實當時的私生活相當的混亂,後導致是秦始皇勃然大怒,此後一生也沒有在立過皇后。

  而之後發生的“靖康之恥”,金人大肆的侵佔中原姦淫婦女,甚至宮裏的妃子公主都不放過,很多當時的女性爲了生存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而在此之後很多人認爲女性太過於不自愛,應該把自己的貞操看的比生命還高,從此之後女性的道德被社會狠狠的束縛,貞操的觀念愈演愈烈。而這時候的封建社會開始出現貞節牌坊,用來獎賞那些有純正高潔的道德觀念的女性。

  而在當時什麼樣的女性才能算的上是純正高潔的道德觀念的女性,其實指的就是那些死了丈夫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的貞烈女性,其實在如今看來這些做法相當的可笑,但是在當時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很多女性從小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讓她們的潛意識裏形成了一種道德的底線,如果不這樣做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甚至會讓自己的祖輩蒙羞,而其實那些都是社會對女性權利的殘忍剝削。

  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十年的青春。而最早的貞節牌坊其實從秦朝就開始,當時的巴寡婦清被秦始皇高度評價,併爲其專門修建了一座"女懷清檯"。而歷史上的很多史書對貞烈的女性都有所記載,而據《列女傳》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一名女子在17歲的時候就失去了丈夫,而她守寡了79年直到96歲纔去世,這樣的事蹟震驚了很多人。

  而當時的記載稱,改名女子由於年級尚輕,但是就要守寡,身體和心理難免會有所需求,但是她自己的內心告訴自己一定要守寡到底,保住自己的貞潔,而她爲了忍受寂寞的夜晚,通常在白天的時候都會拼命的工作,到了夜晚的時候身體就會非常的疲憊,而且她通常還會在房間裏撒滿銅錢,然後自己一個一個的將其撿回來,就這樣睏意襲來就會很快睡去,避免自己的胡思亂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