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寶玉就把自己比作故事中的小耗子,一心想坐享齊人之福:既能得到寶釵,也能娶到黛玉。確切地說,寶玉對黛玉是日久生情,對寶釵卻是一見鍾情。

其實,在寶玉的內心深處,對寶釵也是很嚮往的,書中有多次明示和暗示,寶玉三番兩次被寶釵的美貌所迷惑,甚至看寶釵看直了眼,變成了“呆雁”。

當寶釵的丫頭鶯兒說賈寶玉通靈寶玉上的字與自己姑娘項圈上的是一對時,寶玉也未表示反感,反而一副“求之不得”的欣喜樣子。而且,寶釵抽到花名籤“任是無情也動人”,寶玉竟思索良久,細細揣摩這句話的意味。

若是無心,管她怎樣呢,何必費這精神揣摩這些?寶玉對寶釵的話,總是會念念於心,一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竟被他反覆借鑑引用。可見寶釵的話在寶玉心中分量很重。

雖然怕黛玉傷心,寶玉再三勸慰並表白說:“你這麼個明白人,怎麼竟連‘親不隔疏、後不僭先’的道理也不懂?論親戚,她比你遠;論先後,我們一桌喫、一牀睡,都長這麼大了;豈有爲了她而疏遠你的?……”

確切地說,寶玉對黛玉是日久生情,對寶釵卻是一見鍾情。寶玉的這個心思在他自己編的一個笑話裏充分體現了出來。

一天中午,寶玉怕林黛玉剛喫了午飯睡覺會積食,所以就來給黛玉“混困神”聊天。寶玉連說黛玉身上“好香”,黛玉便揶揄道:“難道我也有什麼羅漢真人,給我制什麼‘冷香丸’?即便有,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替我去炮製……”

接下來,寶玉就編了一個笑話,講一個小耗子成精去偷“香芋”的事。寶玉故事的的主題思想就是一個成了精的小耗子謀劃着“偷香竊玉”。“含香者”就是剛被黛玉奚落過、常喫‘冷香丸’的寶釵了——一個由內而外散發‘香味’的女子。

而這個“玉”就不用贅述了,肯定是林黛玉。寶玉就把自己比作故事中的小耗子,一心想坐享齊人之福:既能得到寶釵,也能娶到黛玉。所以,他才自編自導自演了這麼一個“偷香竊玉”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