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哪位功高蓋世的開國將帥,而是一頭“牛”。

其實也不是真正的牛,而是一門在當時新四軍裏非常罕見的13式75毫米山炮。

那是在1940年的曹甸戰役中,新四軍從國民黨軍頑固派韓德勤那裏繳獲的。

新四軍戰士繳獲這門山炮時,幾乎就是個廢物,方向盤沒了,瞄準鏡斷了,標尺更是沒了影,但新四軍的武器都很落後,能有這門廢炮也非常開心了,軍部就決定把這臺廢炮交給第一師師長粟裕,說粟裕一定能讓它起死回生。

粟裕接到命令後,立刻從師裏調來30名老兵,成立直屬師部的山炮排。可是,這些老兵都沒當過炮兵,誰也不會玩這傢伙,怎麼辦?粟裕就去查檔案,看誰有過炮兵的經歷。

還別說,粟裕真找到這麼一個人,他叫馬騰雲,當時是抗日大學第5分校的文印員。一個文印員怎麼會是炮兵?原來,這個馬騰雲以前是東北軍的,就在炮兵旅任職,粟裕就直接點名,讓他來出任一師直屬山炮排排長。

大家在維護山炮的時候,有很多老百姓圍觀,說這傢伙真壯實,就像一頭老黃牛。於是,“老黃牛”這個稱呼就叫開了。粟裕還給大家鼓勁說:“咱們有了第一頭老黃牛,就會有第二頭、第三頭,甚至第一百頭!”

由於第一師只有這麼一個大傢伙,大家都把它當成了寶貝,因爲暫時用不上,師部就弄來幾口大棺村,大家把山炮拆了,零件包好,裝在棺材裏,天黑的時候藏在當地老百姓的院裏,神不知鬼不覺。

粟裕考慮過把炮埋在地下,但怕很容易生鏽,就從東海邊弄來一條大船,當地人稱爲花腳船,把山炮裝好,放在船上。平時山炮連(排升連)的訓練就在附近的海邊,相對比較安全。

當時繳獲山炮時,還有80發炮彈,非常珍貴,粟裕專門下令:“沒有師部的批准,誰也不能使用一顆炮彈。”

但1942年2月的一天,山炮連在海上碰到一股海匪,更不巧的是,當天海水退潮,花腳船沒來得及撤,像大鯨魚一樣在海灘擱了淺。匪船發現了“獵物”,都圍了上來。

連長馬騰雲決定用炮轟,有的同志覺得沒上報粟裕師長,這能行嗎?馬騰雲說,現在再彙報來不及了,總不能讓土匪把炮給劫走!給老子狠狠地轟,出了事算我的!

大家趕緊從船艙裏把山炮拉出來,把炮頭對準匪船。山炮沒有瞄準器,馬騰雲說平時不打步槍嗎?就用步槍的打法!別管三七二十一,對準匪船轟就行了!

這是老黃牛的第一次實彈轟炸,匪船被炸得東倒西歪,搖搖晃晃地逃走了。

粟裕聽說此事後,不但沒追究,還表揚山炮連臨機應變,但最後還是那句話:“下不爲例,打一顆炮彈也要經過師部同意。”

老黃牛開始用於實戰,屢立戰功,但也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山炮連平時用老黃牛訓練,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戰場上萬一啞火怎麼辦?戰士們還真有辦法,他們按着老黃牛的模樣尺寸,竟然用木頭仿造了兩頭非常逼真的假黃牛,用於訓練。別說自己人容易弄混,就是國民黨軍發現了,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蘇中有一部分日軍拒絕向新四軍投降,粟裕大怒,說,派老黃牛上,就不信他們還能硬得過老黃牛!老黃牛被連夜運過來,讓“有經驗”的炮兵用細草當瞄準器,對着鬼子的炮樓就是猛轟。

三發炮彈,端掉了鬼子三個炮樓,大獲全勝!

就這樣,老黃牛一會兒變成一堆零件,一會兒變成鋼鐵大炮,簡直成了變形金剛,也成了粟裕的一件祕密武器,威震敵膽。

直到1947年,由於解放軍的連連勝利,繳獲了大量火炮,老黃牛這才退居二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