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一個情節,赤壁戰役曹操喫了敗仗,被逼走投無路最後走華容道,遇上關羽,因爲以往的恩情,關羽釋放了他。本來這是一個殺死曹操最好的機會,卻被關羽白白浪費了。戰役結束,本來應該對關羽軍法從事,但是因爲有了魯肅的求情,諸葛亮放過了關羽,在那個年代帶領兵馬,軍法至上,可是諸葛亮卻放過了他,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本篇對其中緣由做具體分析。

第一,就是關羽的能力。畢竟關羽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是劉備打江山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如果少了關羽,劉備的實力會弱許多。諸葛亮運籌帷幄,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也不可能真正殺死關羽,不然縱使他多會謀劃,沒有了關羽的能力,他幫助劉備建立政權就會難許多。

第二,就是曹操的實力。殺死曹操容易,殺死他的實力很難,畢竟曹操死了,還有他的後代,這些都是不容小看的力量。所以諸葛亮安排關羽守華容道是他想好的,他深知關羽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有很大可能放過曹操,諸葛亮也是在賭,賭關羽的人品,賭關羽會放過曹操。

第三,就是三兄弟的感情。劉關張是結拜兄弟,曾經說過生一起生,死一起死。首先張飛是個暴脾氣,他肯定不會同意關羽就這麼死,再加上劉備畢竟是君主,他要和關羽一塊死,那麼諸葛亮還爲誰謀劃。這分明就是個死結,諸葛亮也是深知的,所以諸葛亮並不是真的要殺死羽。

第四,就是劉備的仁政。畢竟劉備是以仁義起家的,如果就這樣處置了關羽,違背了他的初衷,這樣太無情了,會離散這些跟隨他的人。況且關羽放走曹操也是爲了還恩,不算是背叛,他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所以劉備不擔心關羽會被曹操的恩惠俘獲,關羽還了這份恩情,就能更專心地跟隨他。

第五,就是劉備的迂迴之術。劉備最開始就看出了諸葛亮的佈置,派誰受華容道不好,偏偏派了關羽,諸葛亮明着是要堵死曹操,實際上是給他一線生機。不管曹操生與死,其勢力依然不容小覷,所以劉備就想到了讓魯肅求情,給諸葛亮一個臺階下,也提高了魯肅的地位。

綜合以上考慮所以諸葛亮不會真正按照軍法殺死關羽的。關羽在將來還有大用,關羽活着比曹操死了更有益處。但是如果是一個普通士兵放走了曹操,那麼這個普通士兵的結局絕對就是死了,其實法治只是掌權者手裏的工具,與情義產生衝突的時候,掌權者需要綜合考量,從更宏觀的角度考慮,一切都是以政權建設利益爲主,殺死一個普通士兵會讓大家更遵守軍法,殺死關羽就不一樣了,畢竟他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如果他死那麼小到士兵大到將領都不會願意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