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忆,最忆是红苕。红苕,是长长的苕藤下的根。绿色的苕叶,绿色的苕藤,牵连地下的根, 成为远方游子对故乡永远不能释怀的一个结, 成为远方游子对故乡永远思念的寄托。

2003年3月,退休一个月后,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某日,得诗一首《游子返乡》:游子返乡泪湿襟,酸菜萝卜特提神。红苕稀饭山珍美,此物当今最养人!”这是西充县常林乡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云南省德宏州作家协会主席和《孔雀》杂志主编的张承源,在其作品《红苕的回味》里对故乡红苕的思念。

红苕是“苕国”西充的“国粹”,是“苕国”人的命根子,“借问平日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红苕半年粮”就是最通俗的诠释。只不过时代不同,红苕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同,在当代作家张承源的心目中,就成了“红苕稀饭山珍美,此物当今最养人”。红苕金贵,红苕种更金贵。每年11月上旬,即立冬前后,是挖老红苕的时间,无论集体生产还是土地承包到户, 都要在老红苕里挑选块头均匀、长相好、没斑点、无虫眼、未挖断的红苕做苕种,次年能否有足够的苕种下地,关系到红苕种植面积和产量,关系到农民肚子是否挨饿。因此,勤劳智慧的西充人对苕种的呵护, 从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干部和农民,都想尽千方百计,钻研新技术,采取新措施,保护苕种不霉烂,能够安全越冬。

▲岩窖西充苕种越冬,都是利用苕窖。集体生产时,生产队都有窖苕种的大苕窖,有的是在平地下挖大苕窖,叫地窖;有的是在山岩上打个大苕洞,叫岩窖。生产队的苕窖可以窖苕种四五千公斤。每家每户都有苕窖,有的苕窖在室内———在屋里挖一个坑, 用条石砌成圆形或长方形, 窖口盖上三五片木板以透气; 有的在室外———在自家房前屋后,选择地势高燥、土质黏性、结构坚实的空地、竹林或山岩挖苕窖、打苕窖。一家一户的苕窖可窖红苕三四百公斤。“由于病害和贮藏方法不当,苕种霉烂十分严重,霉烂损失为30%至50%,重者达80%以上,西充农民吃尽了‘收苕到手,吃不到口,年年烂苕,队队愁种’的苦。”西充县农科所所长、副研究员田波说,在窖贮苕种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明了高温大屋窖贮苕种技术,俗称“高温窖”———利用烧火高温杀菌,增强红苕抗病能力。高温窖烂苕率低,贮藏红苕品质好,在苗床中发芽快,出苗率高。

呵护苕种,就是保护和延续生命。

不管是地窖、岩窖还是高温窖,苕种或多或少都有霉烂, 再加之正二三月青黄不接,农民实在揭不开锅,生产队不能眼看着饿死人,不得不拿出少量苕种救急。解决苕种不足的问题成了西充农业科技人员的当务之急———一种名为“苕尖越冬”的新技术应运而生。

“‘苕尖越冬’是一种红苕育苗技术上的创新。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为节省苕种,确保早栽,提高红苕产量,1974年,西充从巫山引进了‘苕尖越冬’做种技术,首先在双凤、 晋新、 多扶进行试验并作了一些改进,小面积初获成功。”田波说,试验显示,“苕尖越冬” 做种可以提早一个季节栽插,因为藤蔓老健,成活快,长势旺,每亩比苕种育苗多收鲜苕394公斤,增产27.2%。

田波介绍,1975年,西充全县大面积实施“苕尖越冬”,共做苗床36345床。“苕尖越冬”的苗床选址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前无树荫、后无来水、地势高且干燥的斜坡地。

“苕尖越冬”地上式苗床就是先筑一个长约7米、宽约1米、南边土墙高33厘米、北边土墙高50厘米、 墙厚度30厘米的梯形苗厢,这种造型既可以防止北风侵袭,又有利于透光增温,方便管理。

“苕尖越冬”的种苗必须在同一品种的地块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选生长健壮、节间密、藤蔓浆汁丰富、顶叶缩于初展叶下的藤尖,长度以20厘米为宜,顶部留3片至4片展开叶,其余的全部从叶柄剪掉,当天选苗当天栽插,不栽插过夜苗。

“越冬的苕尖栽插过早,温高湿大,生长繁茂,越冬期间地上、地下部分营养供应失调,不利于越冬;栽插过迟,温度低,发根扎根慢,成活迟,甚至死苗,不利于越冬,西充越冬的苕尖在霜降至立冬剪藤栽插为宜。如果还在搞‘苕尖越冬’的话,这几天就是最佳期。”田波说。

苕尖栽进苕厢后, 就要在厢上覆盖薄膜,薄膜上面再铺上厚厚的稻草。在寒冷的冬天,需要燃烧柴草将苕厢墙体烤热,以提升苕厢内的温度, 保证苕尖不被冻死且能正常生长,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

实践表明,“苕尖越冬” 做种, 可省苕种,实现壮苗早栽,加快良种繁育进程。但是,“苕尖越冬”这种方法周期长、费工、成本高,技术性强,农民也嫌麻烦,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户粮食充足,农民生活好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苕尖越冬”技术被淘汰。

现在,各种升温技术的运用,地窖、岩窖仍是西充农家及红苕生产企业的首选。

记者 何建斌

嗨姐推荐

南充11月这些地方计划停电,最长时间达18小时…快来看看有你家吗?

男子出差南充约会女网友,正担心被“仙人跳”,不料她突然跳车身亡…

瑟瑟发抖!未来3天南充最低气温10℃,秋裤准备好了吗?还有1个坏消息你一定要知道

官宣!南充新建一大批学校,最早明年秋季投用,快看看你家会成为学区房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