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憶,最憶是紅苕。紅苕,是長長的苕藤下的根。綠色的苕葉,綠色的苕藤,牽連地下的根, 成爲遠方遊子對故鄉永遠不能釋懷的一個結, 成爲遠方遊子對故鄉永遠思念的寄託。

2003年3月,退休一個月後,我又一次回到故鄉。某日,得詩一首《遊子返鄉》:遊子返鄉淚溼襟,酸菜蘿蔔特提神。紅苕稀飯山珍美,此物當今最養人!”這是西充縣常林鄉人、國家一級作家、曾任雲南省德宏州作家協會主席和《孔雀》雜誌主編的張承源,在其作品《紅苕的回味》裏對故鄉紅苕的思念。

紅苕是“苕國”西充的“國粹”,是“苕國”人的命根子,“借問平日餬口計,可憐頓頓是紅苕”、“紅苕半年糧”就是最通俗的詮釋。只不過時代不同,紅苕的作用和價值也不同,在當代作家張承源的心目中,就成了“紅苕稀飯山珍美,此物當今最養人”。紅苕金貴,紅苕種更金貴。每年11月上旬,即立冬前後,是挖老紅苕的時間,無論集體生產還是土地承包到戶, 都要在老紅苕裏挑選塊頭均勻、長相好、沒斑點、無蟲眼、未挖斷的紅苕做苕種,次年能否有足夠的苕種下地,關係到紅苕種植面積和產量,關係到農民肚子是否捱餓。因此,勤勞智慧的西充人對苕種的呵護, 從農業科技人員到農村幹部和農民,都想盡千方百計,鑽研新技術,採取新措施,保護苕種不黴爛,能夠安全越冬。

▲巖窖西充苕種越冬,都是利用苕窖。集體生產時,生產隊都有窖苕種的大苕窖,有的是在平地下挖大苕窖,叫地窖;有的是在山岩上打個大苕洞,叫巖窖。生產隊的苕窖可以窖苕種四五千公斤。每家每戶都有苕窖,有的苕窖在室內———在屋裏挖一個坑, 用條石砌成圓形或長方形, 窖口蓋上三五片木板以透氣; 有的在室外———在自家房前屋後,選擇地勢高燥、土質黏性、結構堅實的空地、竹林或山岩挖苕窖、打苕窖。一家一戶的苕窖可窖紅苕三四百公斤。“由於病害和貯藏方法不當,苕種黴爛十分嚴重,黴爛損失爲30%至50%,重者達80%以上,西充農民喫盡了‘收苕到手,喫不到口,年年爛苕,隊隊愁種’的苦。”西充縣農科所所長、副研究員田波說,在窖貯苕種的基礎上,20世紀70年代後期,發明了高溫大屋窖貯苕種技術,俗稱“高溫窖”———利用燒火高溫殺菌,增強紅苕抗病能力。高溫窖爛苕率低,貯藏紅苕品質好,在苗牀中發芽快,出苗率高。

呵護苕種,就是保護和延續生命。

不管是地窖、巖窖還是高溫窖,苕種或多或少都有黴爛, 再加之正二三月青黃不接,農民實在揭不開鍋,生產隊不能眼看着餓死人,不得不拿出少量苕種救急。解決苕種不足的問題成了西充農業科技人員的當務之急———一種名爲“苕尖越冬”的新技術應運而生。

“‘苕尖越冬’是一種紅苕育苗技術上的創新。在糧食緊缺的年代,爲節省苕種,確保早栽,提高紅苕產量,1974年,西充從巫山引進了‘苕尖越冬’做種技術,首先在雙鳳、 晉新、 多扶進行試驗並作了一些改進,小面積初獲成功。”田波說,試驗顯示,“苕尖越冬” 做種可以提早一個季節栽插,因爲藤蔓老健,成活快,長勢旺,每畝比苕種育苗多收鮮苕394公斤,增產27.2%。

田波介紹,1975年,西充全縣大面積實施“苕尖越冬”,共做苗牀36345牀。“苕尖越冬”的苗牀選址選擇坐北朝南、背風向陽、前無樹蔭、後無來水、地勢高且乾燥的斜坡地。

“苕尖越冬”地上式苗牀就是先築一個長約7米、寬約1米、南邊土牆高33釐米、北邊土牆高50釐米、 牆厚度30釐米的梯形苗廂,這種造型既可以防止北風侵襲,又有利於透光增溫,方便管理。

“苕尖越冬”的種苗必須在同一品種的地塊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徵,選生長健壯、節間密、藤蔓漿汁豐富、頂葉縮於初展葉下的藤尖,長度以20釐米爲宜,頂部留3片至4片展開葉,其餘的全部從葉柄剪掉,當天選苗當天栽插,不栽插過夜苗。

“越冬的苕尖栽插過早,溫高溼大,生長繁茂,越冬期間地上、地下部分營養供應失調,不利於越冬;栽插過遲,溫度低,髮根紮根慢,成活遲,甚至死苗,不利於越冬,西充越冬的苕尖在霜降至立冬剪藤栽插爲宜。如果還在搞‘苕尖越冬’的話,這幾天就是最佳期。”田波說。

苕尖栽進苕廂後, 就要在廂上覆蓋薄膜,薄膜上面再鋪上厚厚的稻草。在寒冷的冬天,需要燃燒柴草將苕廂牆體烤熱,以提升苕廂內的溫度, 保證苕尖不被凍死且能正常生長,迎接春暖花開的到來。

實踐表明,“苕尖越冬” 做種, 可省苕種,實現壯苗早栽,加快良種繁育進程。但是,“苕尖越冬”這種方法週期長、費工、成本高,技術性強,農民也嫌麻煩,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 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後,農戶糧食充足,農民生活好轉,溫飽問題得到解決,“苕尖越冬”技術被淘汰。

現在,各種升溫技術的運用,地窖、巖窖仍是西充農家及紅苕生產企業的首選。

記者 何建斌

嗨姐推薦

南充11月這些地方計劃停電,最長時間達18小時…快來看看有你家嗎?

男子出差南充約會女網友,正擔心被“仙人跳”,不料她突然跳車身亡…

瑟瑟發抖!未來3天南充最低氣溫10℃,秋褲準備好了嗎?還有1個壞消息你一定要知道

官宣!南充新建一大批學校,最早明年秋季投用,快看看你家會成爲學區房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