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路橋東區執法局段改造前。

林園路改造施工現場。 岑屹 攝

林園路橋東區執法局段改造後。

較傳統施工方法縮短工期 60 天

【開欄語】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關乎民生,爲市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這是市民的期盼,也是城市管理者的目標。今年,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碩果累累,讓市民生活質量更高,爲我市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物質保障。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體味城建的幸福味道》,進一步增強市民的凝聚力、自信力、創造力和自豪感,爲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臧波 通訊員朱國君岑屹

橋東區林園路是一條重要的交通次幹道,其交通荷載量大、使用率高、地下管網密集,因各管線單位改造、搶險、反覆施工、反覆修補,路面坑槽、龜裂等“病竈”多。9月19日起,橋東區城鄉建設局市政工程管理處(以下簡稱橋東區市政處)採用最先進的“冷再生”節能環保技術,在不封路的情況下,歷時23天完成林園路大修改造工程,較傳統施工方法縮短工期60天。林園路成爲全市首條綠色再生道路,路況煥然一新,極大地提升了市容市貌、改善交通環境,市民紛紛點贊。

這條路修到了市民心坎上

林園路道路兩側分佈着大量商戶、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居民樓院衆多,又與五一大街、林園北街、林園西街、東興街等多條東西向道路交匯。林園路上坑窪問題、積水問題等困擾行人已久。

從9月19日開始,橋東區林園路的大修改造工程牽動了無數市民的心。

市民李先生家住林園路附近,他說,林園路上運輸車輛較多,尤其在五一大街增設限高杆後,許多上東外環的運輸車輛從他家門前經過。另外,剎車聲、汽車輪胎與路面坑窪碰撞聲吵得李先生煩躁不已。遇上下雨天,路上的坑窪、鼓包處和裂縫處形成一個個積水坑,總有騎車人摔倒。駛過的汽車濺起的雨水,有時濺到後面車輛擋風玻璃上影響視線,有時濺到行人身上弄得一身泥水。

“林園路上坑窪不平,既難看又難走,我打心眼兒盼這條道路進行改造。”9月19日,李先生聽說楊家墳東外環入口開始進行路面改造後,他就天天到施工現場看,希望早點修到他家門口。沒想到,不到十天時間就修到了,讓他倍感驚喜。每天,他都要在施工現場看看進展情況。從楊家墳東外環口到五一大街口,只修了23天就竣工了,就連下雨天,施工人員都沒停工。

修好的路面,黑亮亮的,筆直開闊,顯得雙黃線更加清晰;路面很有彈性,走上去好像腳下踩着橡皮;就連過往的汽車聲音都變小了。李先生很感動,他說:“這麼短的時間就將道路修得這麼好,而且一天都沒中斷交通,政府真是做了一件便民利民的大好事,鄰居們都誇這條路修到了我們的心坎上。”

改造林園路困難重重

林園路與五一大街交叉口至楊家墳東外環入口段全長2.3公里、均寬16米,這段路路面不寬,但交通荷載量大、使用率高、地下管網密集。因各管線單位改造、搶險、反覆施工、反覆修補,路面坑槽、龜裂等“病竈”多。市政部門常接到居民反映林園路坑窪難走、裂縫灌水等問題。作爲常年奮戰在城市建設一線的建設者,橋東區市政處處長孫志遠在接到羣衆反映後,即使在工期最緊張的時候,也會馬上安排施工人員填補這條路面。經年累月,這條路上的補丁多到數不清。每年的道路補坑、灌縫等日常性養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市籌辦2022年冬奧會及創建文明城市以來,爲對標北京道路建養標準,橋東區市政處多次派遣技術人員赴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學習道路施工的新理念及技術,改造林園路工作得以提上日程。今年,經過北京道路專家的勘查及評測,他們提出了林園路改造方案。橋東區市政處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運用道路基層現場冷再生、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並運用超薄罩面、橡膠瀝青、融雪瀝青等技術,改造林園路。

改造林園路困難重重。林園路上檢查井數量驚人,達到300餘個,檢查井密度是其他同樣道路的一倍,施工人員需將全部檢查井下降30釐米,再進行銑刨路面。因爲沒有阻斷交通,常常會遇到剛修復井口就被過往車輛損壞的情況,他們只能重新砌井再進行施工。國慶節前突降大雨,路面積水嚴重,剛修好的路基被沖泡了。爲了保證施工質量,施工人員再次返工,力保路面承載能力和年限。在運用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時,因爲沒有經驗,他們在北京路橋集團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一次次試驗鋪設,終於將橡膠瀝青、沙子、水等調試出最佳效果。因路面車流量大,爲了減少修路對交通造成的影響,他們搶工期,不分晝夜地工作。9月27日下午4時許,他們正修至楊家墳東外環入口路段時遇到大雨,瀝青遇低溫容易結塊,施工人員在大雨下堅持半個多小時爭搶鋪設。

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全體人員堅守在施工一線,加班加點、連續奮戰。

全市首條綠色再生道路

10月11日,林園路大修改造工程竣工。這是我市首條綠色再生道路,標誌着橋東區使用道路建設養護高新技術,再次刷新全市道路建設歷史。橋東區市政處將道路基層現場冷再生和瀝青路面廠拌冷再生新工藝運用其中,達到既不影響通行又能保質保量完成施工的兩全其美的效果。

林園路大修改造項目經理李中垚介紹,道路基層冷再生,不需對原有路基進行大面積拆除,利用舊路資源,加入部分混合骨料和穩定劑,在自然環境下拌合翻新舊基層料,形成滿足路面強度的新基層。重新鋪設路基需要將60多釐米深的路面全部挖開,新工藝的使用免去了以前將原有路基全部拆除倒掉再重新鋪設新路基、瀝青等過程,既節能環保又節省了時間。

瀝青路面廠拌冷再生,是將老舊瀝青銑刨回收,在拌合廠破碎、篩分後添加新骨料及乳化瀝青,形成滿足重新鋪裝各項標準的新瀝青料,比傳統工藝節約能源,百分百使用舊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孫志遠說,首次運用道路基層現場冷再生、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取得3項收益:循環利用道路固廢2萬噸,減少開採石料造成的生態破壞;避免填埋道路固廢對土地、空氣及水資源的污染;因道路基層就地冷再生,大幅減少基層料生產、土方倒運等環節,較傳統施工方法縮短工期60天,最大限度緩解交通壓力。

這次林園路改造,除道路基層及底層瀝青再生外,他們還在瀝青混凝土磨耗層中使用橡膠瀝青鋪裝,這是近年新推廣的材料。該材料是將廢舊輪胎研磨打碎,混入其他材料形成橡膠瀝青,減少路面開裂、降噪,具有抗老化、降胎噪的優勢,據專家測量,使用橡膠瀝青能降低3分貝的噪音,相當於周邊建築物往後平移25米,極大地減少了路面噪音等。林園路改造工程,共計鋪裝橡膠瀝青4.2萬平方米、5000餘噸。

“林園路改造工程,爲我市道路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是每一位建設者需要攻克的課題,也是心中時刻堅守的理念。”孫志遠說,減少污染,節能減排,走綠色發展道路,爲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民更加優質的基礎建設服務,是市政工人助力創建文明城市交出的答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