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粉絲文化中剖析“迷戀”:我們爲什麼會不顧體面的愛一個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粉絲迷戀的根源:我們是怎樣“癡迷”和“成癮”的。

全文5500字,分爲四部分。

讀完約8分鐘。

前三部分深度解析。

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跳看第四部分。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粉絲文化下的現象級現象:粉絲到底是消費者還是被消費者?

1、引子:#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

粉一個人,原本應該是件開心事。

但9.9日,狂熱粉絲把喜歡的明星“送”上熱搜,我卻怎麼也笑不起來,甚至有點想板臉。

暑期因爲《親愛的,熱愛的》大火的明星李現,就是那個被一口一個“現老公”叫着的人,在上海拍攝廣告時,因爲工作要求,不能曝光造型,現場用黑傘遮住了。僅僅因爲見不到“老公”,一些粉絲直接當場大罵。

更有甚者,有人在李現上廁所的時候逮住他,飈髒話,“垃圾!” “50萬芭莎是誰給你買的!”

(注:之前,因李現人氣高漲,《時尚芭莎》電子刊的李現單人刊銷量破47萬。)

此事一出,便以#李現被粉絲罵#的話題上了熱搜。很多網友都說,打擾明星生活的狂熱者不配稱作粉絲。

在走紅之後,粉絲曾經半夜兩三點給李現狂打電話,還有人盯着他健身、買咖啡、看電影等一舉一動。李現面對鳳凰網記者的時候自曝,粉絲的迷戀行爲,已經讓他感覺到失去自由。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2、由粉絲文化看粉絲

2019年,中國追星族已經超過5億,每年市場規模高達900億。

近十年來,隨着中國娛樂文化產業迅猛發展,造就了很多爆紅大火的偶像明星,也聚集了無數以明星爲中心的粉絲圈層。

規模巨大,這一羣體延伸出了獨特的“粉圈文化”,形成了“應援會”、“粉圈用語”等一系列文化產物。

5億粉絲數量,每年高達900億的鉅額花費,早已成爲品牌商、明星推手覬覦的“營銷紅海”。在重重助推下,偶像明星的每一個特質都被無限放大,成爲炙手可熱的賣點。有時也成爲明星本人,甚至成爲粉絲自己的“痛點”。

PS:

什麼是粉絲文化?

百度百科釋義,是指一個個體或者一些羣體,由於對自己內心虛擬的對象或是現實存在的一個對象的崇拜和追捧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費。

並由此生髮的爲了自己喜愛的對象過度消費和付出無償勞動時間的,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傳媒以及社會文化現象的總和。

那什麼是粉絲?

百度百科稱,世界上有這樣一羣平凡人,他們有的愛偶像勝過愛親人、愛自己。

他們有的會爲了心中喜愛的明星而瘋狂,花費金錢、精力,有的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這些人被統稱“粉絲”(英文fans音譯名)。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3、“不理智”粉絲做出“送命題”

接着上面說,“你的現老公”稱,他現在要十分小心,行爲、言語,時刻緊繃着,不去做任何引起爭議的事。

在鳳凰網的鏡頭前,李現呼籲大家要理智追星,“我不希望會因爲這些東西的打擾,而失去了對於角色最開始、最本質的理解。”

起初,演員或者明星,塑造了一個或者多個角色。這些專業的行爲,加上他本人的偶像魅力,使得他的一切光芒都被無限放大。引發粉絲熱愛的同時,也因部分粉絲“不理智”和“狂熱”,發生了很多現象級事件。

陳坤的粉絲因等待合照着急,砸了他的車窗;

劉亦菲的粉絲在現場將她撲倒,傷了腿部。

王嘉爾的粉絲上演瘋狂追車,導致車輛追尾,明星腰部受傷;

楊坤的粉絲在他家門口蹲守幾個月,並且試圖撬門……

更離譜的是,劉德華的粉絲楊麗娟,狂熱迷戀劉德華13年,欠下鉅款,令老父親傾家蕩產,逼不得已自殺離世。傷人;

周杰倫的粉絲周楓,爲追星追星從湖南到上海、北京、杭州,通過住20多個救助站,把救助站的微薄資助攢起來,買演唱會門票。在廣州站,當週楓聽到偶像兩年內不再開演唱會時,他竟然絕望到一口氣吞下了30粒安眠藥。幸被救回。傷己;

邁克爾·傑克遜的粉絲更絕。2009年,因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去世,有12個粉絲被悲慘消息打擊,萬念俱灰振選擇了自殺。

還有更早的。

1980年粉絲馬克·查普曼槍殺了偶像約翰·列儂;

1989年好萊塢女明星麗貝卡·希弗在自家公寓樓前被極端影迷槍殺;

1999年英國著名主持人吉爾·丹多在公寓外被人槍殺。

傷偶像本尊。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喜歡你,就是愛你;愛你,我就要得到你(或者見到你);得不到,我就要毀了一切——這是多麼奇怪甚至可怕的邏輯。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家看來,背後的心理動機叫做“迷戀”。

那麼,迷戀是愛嗎?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從粉絲文化中剖析“迷戀”:我們爲什麼會不顧體面的愛一個人?

1、 粉絲現象自古有之

最早關於粉絲的記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韓娥的女子,爲了賺取去齊國的盤纏,在街頭賣唱。因爲歌藝驚人,被人們熱捧,甚至尾隨她一路前行,爲求聽歌一曲。後來,慢慢演變出了“繞樑三日”的典故。

晉朝,面貌出衆的潘安,每次外出都會引來大批女性的圍觀,並向他投擲水果,表達愛慕之情,最後潘安只好拿車把那些水果拉回家。此爲“擲果盈車”一說。

唐朝的白居易和李商隱都是大詩人。白居易特別喜歡李商隱,據《唐才子傳》中記載:“白樂天老退,極喜商隱文章,曰:我死後,得爲爾兒足矣。白死數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

杜甫是李白的好兄弟,也是李白的粉絲。僅僅有記載的,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就有二十首以上,諸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等等。被網友笑評,“杜甫的一生,就是喫飯睡覺寫李白。”

當然了,古代粉絲現象還有很多,比如陶淵明的粉絲辛棄疾,趙孟的粉絲乾隆皇帝等都是古代粉絲羣中的箇中好手。

古人追星之瘋狂程度不亞於現代人。

偶像,最初是一個學習的榜樣,一個追逐的目標,有了偶像,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前進的動力。

古人粉絲的最佳修養,就是在追星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不斷接近偶像的高度,最終實現和偶像在平等的認知水平層面。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2、 現代粉絲文化的“心理支撐”(部分)

而現代粉絲文化,卻早已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認爲——

市場原則的社會造成市場取向的人越來越多,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去愛。

在市場原則的社會中,人們強調公平交換,受到環境的影響,人們將自己的特質(如財力、外貌)看作商品,將愛的關係看作公平的價值交換。

部分狂熱的粉絲,其實是把“愛某個偶像”,當做了一種“交易”。

在粉絲經濟的市場中,利用明星創造經濟利益的經營者們,不斷通過放大明星魅力、提升粉絲黏性的方法,運行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商業創收最大化。

相應的,一些狂熱的粉絲會在購買明星專輯、演唱會門票、以及明星周邊產品時,產生一種虛幻的“親近感”、“擁有感”,最後失去自我,全面淪陷。

在以上心理基底和社會現象之下,部分粉絲會產生這樣一種心態:

我願意爲你付出一切,我只不過是想換得XX、XX或者XX,如果滿足不了,那麼我就……

這不會,也不可能會是真正的愛。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3、 剖析狂粉式迷戀——癡迷

瘋狂的迷戀,癡迷,起源於一個拉丁語動詞,“obsidere”,意思是“坐在…的裏面,或充滿”。

當癡迷於一個明星的時候,他就佔據了整個大腦,成爲每天最關注的、唯一重要的事情。

現代心理學家稱,Obsession是指一種持續不斷的想法、狀態、衝動,並最終會帶來恐懼、壓力和不適感。

在兩性學的情境中,Obsession的狀態包括了一種接近強迫的需要。

狂熱的粉絲需要反覆想着那個明星,想他的特質、有關他特定的情景或者行爲。即便這個明星和他現實中毫無交集,即便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偶爾有想要停下的念頭,也完全控制不了自己。

隨着癡迷程度的加深,自我的無力感會持續加強,其他價值感會不斷失去。現實生活漸漸全部被毀。

爲了滿足Obsession的需要,有人會在網絡上搜索對方的一切,還可能會不計時間和金錢成本,在現實中追尋對方的蛛絲馬跡,不顧距離遙遠只求見明星本尊,甚至可能會不惜做出各種極端的行爲,只爲引起對方的注意。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那麼,癡迷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又能不能解除呢?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粉絲迷戀的根源:我們是怎樣“癡迷”和“成癮”的?

1、癡迷的心理學誘因和生理學基礎

心理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博士指出,當一個人陷入癡迷時,大腦中的“腦內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就會被點燃。

Reward System,關聯着渴望、尋找、不可按耐的需要、興奮、注意力的焦點、動力和佔有慾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大腦在癡迷中的這種反應,和毒品依賴者渴望海洛因時的成癮反應是一樣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爲愛的“癮君子”。一個人成癮的概率,已經被研究證明和一定的生理基礎相關。

大腦負責認知功能的分析區域(analytical areas of the brain)和負責衝動控制的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功能較弱,被發現和成癮有關聯。

2、成癮的本質

說到成癮,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個頹喪的中年酒鬼,或者陰暗角落裏依賴藥品(毒品)的人。其實,成癮離我們的生活並有那麼遙遠。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主任Joseph Frascella說,“成癮的本質,是在明知道會有不好後果的情況下,不斷重複的行爲,是對於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東西的持續渴望。”

追星、購物、暴飲暴食、濫性、賭博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成癮。

成癮是人性深處的東西。自從人類文明開始的時候,成癮的物品就出現了。在Joseph Frascella看來,人類的本性,就是會去嘗試那些能給他們帶來好的感受的東西。

幾乎所有能夠給個體帶來強烈快感的事物都可能造成成癮。

“愛”的感覺當然也有可能造成成癮。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3、癡迷和成癮的關係

心理學家分析,“癡迷”和“不能完全得到”的狀態是聯繫在一起的。

“在不能完全得到”的狀態下,人最容易陷入癡迷,這個時候,大腦皮層的活躍方式,和“癮君子”是很像的。

當陷入癡迷時,人通常會嘗試擺脫成癮帶來的負罪感,想要控制自己的行爲,迴歸理性層面。

但這種控制,和“癮君子”控制自己不要再發生下一次一樣,會讓人感到空虛、坐立不安。

最終使人無法忍耐,可能會做一些明知道會很糟糕的事情,但那一瞬間卻感受到了極大的釋放和滿足。這種狀態就是成癮。

我們究竟對什麼成癮呢?到底是迷戀的那個人,還是迷戀的那件事情本身?

4、 成癮和心理模式

◎全或無”(All or Nothing),有這種思維定式的人容易陷入成癮。

“全或無”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不良思維定式。有這種思維定式的人,在考慮事情時,會把可能性一分爲二:愛還是不愛,非對即錯,非黑既白。喜歡使用“從不”、“絕不”、“所有”、“全部”這一類絕對的詞語。

有這種思維定式的人,很容易會有一種心理誤區,產生“只要我得到這一個人或者只要我做完這一件事我的生活就會很好”的錯覺。

◎自戀,是產癡迷的基底。

癡迷是一種接近成癮的不良狀態,那麼,這種狀態能證明真愛麼?

表面看,癡迷的粉絲,對明星偶像付出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生活、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

對於癡迷的人來說,癡迷的對象是多麼重要,有時甚至超過了父母家人、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仔細思考之下,會發現與此同時,喊着愛你給你付出一切的癡迷者,偏偏不會做一件最重要的事:瞭解對方的真我、考慮對方的感受、尊重對方的邊界。

當粉絲狂熱的聯繫明星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跟隨他行蹤的時候,在網絡上人肉對方的航班信息、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的時候,並不會考慮明星本人的感受。

只是想滿足自己的一時需要,得到一點虛假的快樂,而已。

研究表示,容易癡迷的人,在心理自戀特質得分偏高。

也就是說,癡迷成癮的人,其實恰恰是趨向於以自我爲中心的。

◎幻想,是滋生癡迷的溫牀。

癡迷的產生、形成和壯大的過程,在幻想中不斷滋生新的假象。

容易陷入癡迷的人,對現實的感知力往往偏低。

在他們的心底,現實世界中的元素,有的是被無限放大了,有些是被視而不見的。

比如明星小小的一個動作,自己都是無意識的,卻會在癡迷者中,腦補成整個賴以迷戀的體系。

蝴蝶飛翔,在大部分人眼裏,只不過是在煽動翅膀,但在癡迷的人心底,卻可能掀起一場巨大的海嘯。

過度依賴幻想的人,往往和自身的人格特點、創傷經歷有關。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寫在最後的話:4步幫你減輕迷戀的負面影響
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在生前寫下了著作《變形記》。 當他住在美麗的小城布拉格時,每天都到同一個咖啡館喫麪包、喝咖啡、思考和寫作。 並且,邂逅了美麗的記者米列娜·潔森斯卡。通過翻閱《變形記》的草稿,而和卡夫卡相識、相知。 當卡夫卡陷入愛情之後,卻發現潔森斯卡是一個有丈夫的人。經過艱難的思考之後,他毅然斷絕了與她的一切聯繫。 當潔森斯卡來找他的時候,他避而不見。只是躲在幽暗的燈影下,寫了最後的一封信。 數年後,卡夫卡身患肺癆。在彌留之際,人們仍聽到昏迷中的卡夫卡在唸叨着一個名字:潔森斯卡……潔森斯卡…… 但是,他們再沒見過面。

最有道德的迷戀,是忍耐,是剋制。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對於已經陷入迷戀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 覺知,並接納自己的迷戀狀態。

瞭解了這麼多關於迷戀的知識,首先要充分理解自己缺什麼。

在迷戀的過程中,你往往有一種更深層的心理需要。

也許你需要通過迷戀來肯定自己;

也許你想要進行迷戀來忘記失敗;

也許你只是藉由迷戀的行動來,進行你所認爲能夠掌控的,和他人進行關係的聯結。

也許你只是想要被愛。

覺知自己的心理需要,並全然的原諒、接納這個不夠完美的自己。

2、 思考,我到底想得到什麼。

往往,你是把某一個還未滿足的要求、還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到了迷戀對象身上。

那這時候,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就非常必要。

是想要一個細膩、溫情的伴侶,來替我愛自己嗎?

是想要一個偉岸、強大的英雄,來替我完成夢想嗎?

是想要一個陽光、動感的偶像,來喚醒懶惰沉睡的我嗎?

……

想好了自己的願望,試着親自去滿足它。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3、 掌控,我可以把握迷戀的適度。

每當癡迷的時候,反覆沉浸其中的時候,總會影響到工作、學業和生活。

我不應該讓極端的想法,來主宰我的生活。

即便,迷戀的事情或者對象,看起來是健康的,甚至崇高的。

都不應該成爲我生活和行動的唯一理由。

“適度”,是任何時候,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

掌控自己,重新拾回生命的能量。

4、 行動,發掘自己的真正價值。

如果陷入迷戀,我會變得沒有存在感,虛空和無力的感覺常常伴隨。

把注意力從迷戀對象上轉移回來。

拿出一張紙,一支筆,寫下關於自己的三個問題:

“我最棒的一件事”、“我的所有優點”、“我的夢想是什麼”。

當你解鎖了對自己全面、立體的模式,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更豐富、更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你會意識到——

“我”纔是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值得注意的,值得被關懷、值得被愛的。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此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做我本該做的事,愛我可以愛的人。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李現被粉絲罵上熱搜,爲什麼迷戀一個人會摧毀一切?(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