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臨近開學,小樂爸媽實在忍不住找兒子談心,一聊才知是因跟小軍在同所大學的事。小翠的父母就是明明暑假裏已看到女兒的問題,但只是默默着急沒提醒她,以至於發展到孩子自我否定的地步。

新學期伊始,各位同學還適應嗎?有犯一種叫開學綜合徵的毛病嗎?錢江晚報記者關注到,除了中小學生之外,大學生也有不少犯這病的。

在杭州市七醫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預專家王奕權的門診裏,開學前半個月開始,竟有1/3是患有開學綜合徵的大學生,既有大一新生也有高年級的老生。這些大學生們到底在焦慮或是害怕什麼?錢報記者採訪了兩位來就診的學生。

總搶他風頭的同學考上同所大學

他吵着要換學校

小樂(化名)的成績向來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今年高考經過努力上了一本線。不過,他最高興的,不是自己能去一所不錯的大學,而是終於離開了那些曾經不願搭理他的高中同學們。他總是幻想着,等到大學新環境後,自己該怎樣吸引新同學們的注意和興趣。

然而,沒過多久,一個“噩耗”從同學微信羣裏傳來,小軍(化名)跟他被同一所大學錄取,並且兩個人的專業竟在同一個學院。“真是冤家路窄。”小樂從此悶悶不樂,腦子裏老想起跟小軍相處的一些“不愉快”。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很不喜歡小軍,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羨慕、嫉妒、恨。原因是,不知道爲什麼小樂所說的和所做的總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而小軍則恰恰相反,到哪都能成爲同學們的焦點。在小樂看來,導致他不受同學待見的,全是因小軍在搗鬼,搶了他的風頭。

看到人家孩子考完大學後都高高興興出去聚會去玩,自家兒子卻整天躲在家裏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還猜想他是不是失戀了。直到臨近開學,小樂爸媽實在忍不住找兒子談心,一聊才知是因跟小軍在同所大學的事。“你們從小就是同學,大學又能在一塊兒,多有緣分。況且我們兩家人也熟悉,以後你們倆在學校相互照顧,我們家長在家也能互通有無。”起初,媽媽還試圖勸說,不料卻惹得兒子更加逆反。“我就一個要求,要麼你們幫我換所學校,要麼你們讓他來找我當好朋友,不然我是不會去學校報到的。”

小樂父母來求助王奕權醫生。

點評:這是個社交障礙問題。因爲現在的孩子,從小到大很多事都是父母包辦,溝通能力弱,心理也脆弱。所以遇到問題總是找別人的問題,不知道先找自身的原因。同學們爲什麼總圍着小軍轉而不愛搭理小樂,關鍵就在於小樂所說的所做的提不起大家的興趣,這就是溝通能力弱的典型表現。包括髮現還是跟小軍在一所大學後,小樂跟父母提出無理的要求,那種依賴可想而知。

數萬元的雅思課泡湯了

她覺得暑期“欠債”太多不願上學

小翠(化名)是個從小就對自己有要求的姑娘,成績優秀的她上了很好的大學,而她身邊的同學也都是一羣特有追求的青年。這個暑假還沒開始的時候,一個個就做好了計劃,去實習的、打工的、繼續充電的……反正給自己放假的時間極少。小翠也給自己做了暑假安排,重頭是要拿下雅思考試,爲接下來出國讀研做好準備。爸爸媽媽也非常支持女兒的暑期充電計劃,花數萬元給她報了個雅思暑期班。

剛剛放假那幾天,小翠還認認真真去上課,可去了之後看到一起學習的多是些高中生甚至還有些初中生,她感覺這課上得有些尷尬,心裏打起了退堂鼓。恰巧,原先的那些高中同學,暑假回到杭州,一個個打電話來約她出去玩,可拒絕了幾次之後實在架不住大家的熱情邀約,便“逃課”跟着一起去玩。

“其實我在玩的時候老想着上課的事情,玩也沒有玩好。但玩了幾次之後心就野了,拿着書也看不進去,更別提去上課了。”小翠說,自己最終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這個暑假,9月的雅思考試她是準備放棄了,都沒好好複習,考了也是白考,浪費了父母辛苦賺來的幾萬塊錢,也辜負了他們的一片心意。再看大學同學一個個在朋友圈曬的,全是這個暑假滿滿的收穫,她頓覺自己落後太多,“欠債”太多。不知該如何面對,便選擇不去學校。

9月2日,小翠在父母陪同下找到王奕權醫生時,三人都是滿臉的惆悵,一副天快塌下來的模樣。

點評:這是個自我管理問題。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上大學了,是成年人了,需要很大的尊重和自由。殊不知,大部分的孩子自律性和抗干擾能力都較弱,當發現他們的自我管理偏離軌道時,父母依然有必要綜合把關,不一定是強制要求,至少應表達意見給予參考。小翠的父母就是明明暑假裏已看到女兒的問題,但只是默默着急沒提醒她,以至於發展到孩子自我否定的地步。(記者何麗娜通訊員李彬)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