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導條約》的失效,大量媒體開始聚焦美俄反艦彈道導彈的研製情況,在此之前,由於條約的限制,兩國都未開發類似中國東風-21D的反艦彈道導彈,如今沒有了條條框框的限制,外界紛紛猜測未來美俄的彈道導彈是否會成長爲“航母殺手”。不過,在此之前,各國航母在大洋上航行時依舊不可掉以輕心,那些看似人畜無害的海洋生物也會對航母造成嚴重的破壞,根據統計,水母已經成爲威脅艦船正常航行的生物,在這種幾乎完全由水組成的生物面前,即便是中美等國的航母也是能躲則躲。

近年來,由於全球變暖,多種大型水母的活動區域擴大,這些水母的數量也開始大幅上升,人類艦船與水母羣相遇的事件越來越多。氾濫成災的水母不僅會堵住漁網,影響漁民的收穫,還可能對路過的航母造成損害,當航母經過水母密集的海域時,水母很容易被吸入航母的空氣壓縮機進水口,並堵塞冷卻系統,這會導致航母發動機過熱。此外,清除水母屍體也是一件麻煩事,往往需要數個小時,如果吸入的水母太多,這一時間可能延長爲數天。在和平時期,即便花費幾天時間清除水母屍體也無傷大雅,但在戰時,如果航母因爲吸入大量水母而失去動力,將會危及整個航母戰鬥羣。

前些年,美國的“里根”號航母就曾因爲吸入大量水母而發生故障。當時,“里根”號正在訪問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港,美澳作爲傳統盟友,這種訪問並不稀奇,但在這次訪問中,港口外漂浮的水母讓“里根”號喫了個大虧,大量水母被吸入“里根”號的空氣壓縮機進水口,使得“里根”號一度失去動力。爲了保證返航,“里根”號不得不暫停非戰鬥部門的運轉,由於布里斯班港附近的水母數量太多,出於安全原因,“里根”號的訪問時間被縮短,以防止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爲了減輕水母對航母的干擾,各國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投放殺蟲劑等,我國則選擇使用“水母粉碎機”。“水母粉碎機”的主體是一張數百米長的大網,中間裝有大量刀刃,使用時由船隻拖曳前進,利用急流的吸力把水母吸入網內,能在短時間內切碎大量水母,效率較高。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切碎了懷孕的水母,將會使水母受精卵大範圍擴散,用不了多久,這片海域又會出現新的水母羣,可以說,不管是使用殺蟲劑還是“水母粉碎機”,都是治標不治本,難以從根源上解決水母氾濫的問題。

水母的泛濫離不開全球變暖,也離不開人類對海洋魚類的過度捕撈,前者使水母獲得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後者使水母的天敵大大減少,造就了水母大量繁殖的現狀。想要限制水母的數量,就必須在全球變暖這一國際問題上做文章,各國需要聯起手來,按照各國的發展水平和經濟能力制定節能減排目標,儘量緩解全球變暖的速度,畢竟,一旦全球溫度快速上升,水母氾濫只是小事,人類也會面臨生存危機。此外,打擊過度捕撈、設立合理的休漁制度也十分重要,這有利於恢復水母天敵的種羣數量,達到利用自然規則限制水母數量的目的。以上方法不僅能讓航母更加安全,也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開雲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