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虎符這玩意兒,平時也就放在皇帝和將軍身上,一般人他壓根就沒機會見到,你讓他如何僞造。那既然古人是通過虎符來調兵遣將的,那爲何沒人僞造呢。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閱世編》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各位,虎符這玩意兒,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一般使用黃銅製成。因其形狀似老虎,故而得名。陝西曆史博物館中就有一枚虎符,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據專家考證,它是當年秦始皇頒發給駐防陽陵的將軍的。此物高度雖只有4釐米,但形態逼真、威猛,彰顯着赫赫皇權。

虎符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大意是說,這虎符中分爲二,右邊半個歸皇帝保管,左邊部分則放在將軍身上。如果皇帝要調兵,就得派人手持右邊的半個虎符,去找陽陵的那個將軍,如果兩半虎符能合二爲一,嚴絲合縫,那調兵的命令纔算有效。在《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當年趙雲奪取南郡後,俘獲了守將陳矯,從他那兒得到了半個虎符。

諸葛亮知道後大喜,立馬派人持此虎符去找荊州守將。後者勘驗後,發現虎符沒問題,便聽信了來人的話,派出所有士兵,前去救援南郡。不料,守軍剛出城,諸葛亮就命張飛襲取了荊州。緊接着,諸葛亮又用同樣的方法,調出了襄陽守軍,並命關羽拿下襄陽。

各位,這諸葛亮就憑着這麼一個小小的虎符,居然輕鬆拿下了曹操的三座城池,可見此物之神奇啊!那既然古人是通過虎符來調兵遣將的,那爲何沒人僞造呢?我認爲,原因有以下三點:首先,古代的信息交流並沒有像現代這麼方便。虎符這玩意兒,平時也就放在皇帝和將軍身上,一般人他壓根就沒機會見到,你讓他如何僞造?

其次,據專家考證,虎符最流行的時候,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到了唐代,由於其開創者,李淵的祖上,有人叫李虎。爲了避老祖宗的名諱,唐高祖下令,其改爲魚符或兔符,甚至龜符。至此,虎符的外形逐漸豐富起來。到唐後期,爲了省事,乾脆用令牌等物代替的虎符。

換句話說,虎符只是調兵的憑證之一,絕不是唯一的!所以,古人壓根就沒必要僞造虎符,因爲他完全可以直接拿個其他的真實的東西,作爲憑證,調動軍隊!事實上,別說唐朝,就算是在虎符盛行的漢朝,就有人不通過虎符而調兵遣將。據《漢書》記載,呂雉死後,齊王劉襄舉兵造反,他就沒有用啥虎符!

另外,專家也說了,這玩意兒根本僞造不了!除了上文提到的,見過它的人很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虎符的製作原料和工藝是保密的!據清代學者葉夢珠的《閱世編》記載,每個皇帝的虎符都是特別製造的,其工藝和原料都是國家機密。就當時的科技水平而言,一般人壓根就沒法僞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