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不论是从兵力,还是火力上都具于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越军表现得也非常顽强。如果单论单兵素质和实战经验,当年解放军是不及越军的,所以在某些战斗中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越军实战经验丰富,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步兵分队分散游击作战,对于步兵连以下的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相当熟练,另外对于各种武器的应用也更加熟练和多样化,比如高射机枪。

高射机枪是为了对付低空飞行目标和轻装甲目标而设计的大口径机枪,它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但是在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却往往将其部署在制高点上,改为平射、俯射,充分发挥了高射机枪的优点。

越军使用的高射机枪绝大多数来源自当年中苏两国的军事援助,以12.7毫米和14.5毫米两种口径的居多,由于其子弹口径大,一旦击中甚至可以将人拦腰打断,对我军步兵具有严重的杀伤力,可以说相当的凶残。

除了高射机枪之外,越军还使用了另一种凶残的武器,它就是37毫米高射炮。越军使用的37高炮,多数来自于以前中国的援助,型号为65式37毫米双联高射炮,与高射机枪相同,它也是一种防空武器,因为口径更大,威力更加凶残,给我军进攻造成不小的麻烦。

65式37毫米双联高射炮,1965年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它由55式37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来,由单炮变为双联高射炮,口径仍采用37毫米,仍然由弹夹供弹,但是由于是双联装,射速更高,火力也更猛。

65式37高炮,一般由6人操作,身管长2315米,有效射高3000米,最大射程8500米,能发射榴弹和穿甲弹,作为一门炮,它的威力完全不是机枪能够比拟的。越军将其部署在制高点上改为平射或俯射,既可以用于反坦克作战,又可以压制我方步兵。如此大口径的弹药,若打在人身上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可想而知。

越军大量使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用于防御作战,最典型的一例便是探某阵地攻坚战。探某位于同登南侧约1公里,是越军同登碉堡群的一个组成部分。陆军55军487团2营奉命攻坚探某,结果遭到越军强大火力的阻击,屡屡受挫,伤亡惨重。

为了压制敌军火力,55军增派了坦克、85毫米加农炮、5挺高射机枪前来助阵,就这样双方还厮杀了3天5夜。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尸横遍野,残肢断体和散落的武器弹药随处可见,场面让人不忍目睹。战后统计,缴获的越军武器装备中,仅37毫米双联高射炮就有10门之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