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家看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联系的,因为有了那些看起来若有若无的联系才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融为一体。因为血源,因为亲情,因为爱情的联系,我们总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看到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了感情在不停地奔波,不停地远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爱情中发现每一人对于感情的期待,对于爱情的期许。爱就像是一道光,能够在指引人们远行的同时,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在感情中无所谓谁付出得比较多,若是真正的计较起来的话,每个人的感情就像是一段缠绕在一起的藤蔓一样解不开。郭沫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在民国文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自己身边的人,也有的时候来源于自己深刻经历。在郭沫若的艺术成就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以至于在最后的时候都忘记了关注他的感情生活。

1978年6月份,一代大文豪郭沫若去世。他的离开让我们在考古方面和文坛上都是黯然失色。身边的人一下子陷入了悲痛之中,和他相濡以沫42年的妻子更是强忍悲痛给他收拾遗物。在整理期间,她发现了一封42年前的信件,正是这封信让她在短短半个月之后选择了自杀。让人唏嘘。在很多人不解的时候,人们最后才知道,原来于立群的自杀和自己的姐姐于立忱有关。

于立群和姐姐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祖父曾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一辈子都致力于教书育人,因为在教书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被李鸿展招致门下。虽然一生都没有结婚,但是因为收养了自己的胞弟儿子于孝侯。于孝侯结婚之后没有多久便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因为从小就靠着自己的家庭,于孝侯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着变卖家产为生。30年代左后,于立群凭借着出众的外貌和努力在上海滩成为了一个小明星。姐姐靠着自己的聪明的学识成为了一名记者。1934年,于力忱被派到东京进行采访,在这期间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郭沫若。虽然在这期间,郭沫若已经有了日本妻子,但还是和于力忱同居在一起。

于力忱怀孕之后,郭沫若再次选择了逃避,这让她十分的难以接受。于力忱用逃避选择了面对现实。1938年,郭沫若回到中国才知道于力忱自杀,他也没有再多问什么。在抗日战争的辗转中,郭沫若通过朋友认识了妹妹于立群。因为一直在国内演戏,于立群并不知道自己的姐姐和郭沫若曾经在一起过。两个人性格十分的投缘,于是便结婚。这件事直到1978年,郭沫若去世之后,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才知道,因为对自己姐姐的愧疚,于立群在半个月之后便选择自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