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家看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聯繫的,因爲有了那些看起來若有若無的聯繫才能夠讓我們在生活中融爲一體。因爲血源,因爲親情,因爲愛情的聯繫,我們總是能夠在這個世界中看到每一個人都是在爲了感情在不停地奔波,不停地遠行,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在愛情中發現每一人對於感情的期待,對於愛情的期許。愛就像是一道光,能夠在指引人們遠行的同時,讓我們看到每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聯繫。

在感情中無所謂誰付出得比較多,若是真正的計較起來的話,每個人的感情就像是一段纏繞在一起的藤蔓一樣解不開。郭沫若是民國時期著名的作家,詩人。在民國文學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來源於自己身邊的人,也有的時候來源於自己深刻經歷。在郭沫若的藝術成就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以至於在最後的時候都忘記了關注他的感情生活。

1978年6月份,一代大文豪郭沫若去世。他的離開讓我們在考古方面和文壇上都是黯然失色。身邊的人一下子陷入了悲痛之中,和他相濡以沫42年的妻子更是強忍悲痛給他收拾遺物。在整理期間,她發現了一封42年前的信件,正是這封信讓她在短短半個月之後選擇了自殺。讓人唏噓。在很多人不解的時候,人們最後才知道,原來於立羣的自殺和自己的姐姐於立忱有關。

於立羣和姐姐出生於名門望族,家境殷實。祖父曾是清朝同治年間的榜眼。一輩子都致力於教書育人,因爲在教書過程中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於是被李鴻展招致門下。雖然一生都沒有結婚,但是因爲收養了自己的胞弟兒子於孝侯。於孝侯結婚之後沒有多久便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

因爲從小就靠着自己的家庭,於孝侯一生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靠着變賣家產爲生。30年代左後,於立羣憑藉着出衆的外貌和努力在上海灘成爲了一個小明星。姐姐靠着自己的聰明的學識成爲了一名記者。1934年,於力忱被派到東京進行採訪,在這期間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郭沫若。雖然在這期間,郭沫若已經有了日本妻子,但還是和於力忱同居在一起。

於力忱懷孕之後,郭沫若再次選擇了逃避,這讓她十分的難以接受。於力忱用逃避選擇了面對現實。1938年,郭沫若回到中國才知道於力忱自殺,他也沒有再多問什麼。在抗日戰爭的輾轉中,郭沫若通過朋友認識了妹妹於立羣。因爲一直在國內演戲,於立羣並不知道自己的姐姐和郭沫若曾經在一起過。兩個人性格十分的投緣,於是便結婚。這件事直到1978年,郭沫若去世之後,在整理丈夫的遺物時才知道,因爲對自己姐姐的愧疚,於立羣在半個月之後便選擇自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