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生命,爭取治癒,是腫瘤患者們的不懈追求。既往研究給出過很多通過飲食、運動、新技術來幫助患者減少轉移風險,今天,要介紹給大家另外一個讓人有點“匪夷所思”的方式,每週讓腫瘤患者上網填個表,就能延長7個月的生命。

這不是唬人的吧?

不是!此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JAMA》上。事實上,上網填表不是延長腫瘤患者生命的直接原因,研究人員指出真正的原因是,通過填寫表格,能夠讓醫生每週監測患者病情,儘早發現潛在的腫瘤進展和復發症狀。

研究是怎麼做的?

本次研究一共納入121名可評估的肺癌患者,分期爲IIA期到IV期,經過標準治療後,疾病處於穩定狀態,患者被分爲兩組:

實驗組:每週邀請患者通過網絡進行一次自我報告,包括13個常見症狀,當患者報告的症狀與之前確定的病因和病情相匹配時,系統會自動發郵件提醒腫瘤醫生。

對照組:常規隨訪——3-6月進行臨牀常規的影像學複查。

經過2年的隨訪發現,實驗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比起常規隨訪組,延長7.6個月(22.5個月vs 14.9個月,HR=0.59,95%CI:0.37-0.96,P=0.03)。

但研究人員也提出了此研究的侷限,包括:

研究數據僅來自法國;

接受後續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增加與治療團隊的聯繫;

較早結束研究;

存在對照組的患者中途轉入到試驗組。

定期隨訪很重要,全病程管理益處多

對於腫瘤這樣表現複雜,病程較長的疾病來說,病人和家屬面對隨時出現的新症狀會有各種疑惑,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既可能會造成對危險提示的忽視,也有可能會出現過度敏感的恐慌,而這些都會影響到腫瘤的治療和康復。醫務人員更密切的指導,對於病人和家屬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有益的。

定期隨訪是幫助醫生髮現患者病情變化的最好方式。我們常規的隨訪計劃一般都是以月來安排的,比如3-6個月隨訪一次,此研究中的隨訪比常規的隨訪更爲頻繁,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論兩者的差異如何,都再次向我們強調了定期隨訪的重要性。

醫務人員和病人都知道定期隨訪的重要性,但是醫務人員高負荷的工作讓他們很難主動的增加隨訪頻率。多數病人很難去要求醫生給他們更多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能真正滿足病人需求的隨訪制度就很重要了。

不同醫院的隨訪服務是不完全相同的,對於患者來說,如果能獲得比常規隨訪更爲密切、專業的隨訪服務無疑是最好的。在美中嘉和,我們通過推行全病程管理服務實現患者與醫院的及時溝通,這個全病程管理服務是包括診前教育、診中溝通、診後管理的全面服務。

具體包括:

根據每一位腫瘤患者的個體需要,由醫生助理主動提供一對一的護理指導並定期追蹤的連續性照護,評估腫瘤患者健康照護需求,提供以患者爲中心的全人、全家、全程、全時照護;

調動多學科資源幫助患者實現各治療環節的流暢及對接;

負責癌症患者出院後的電話追蹤及諮詢;

給予家庭護理的指導;

通過主動介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併發症,降低醫療成本、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