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專注力就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

最近,美國的一項新研究登上了熱搜。

《美國醫學會雜誌》7月15日發表論文稱:

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青少年抑鬱,不僅如此,在社交媒體上多花的時間會使本身病情更嚴重。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研究論文的發佈,讓我們找到了“過度使用新媒體,對孩子成長有害”的理論支撐。

各種“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的出現,給了孩子更多沉迷手機的機會。

層出不窮的各類APP的出現,瓜分了孩子太多的注意力,使未成年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注意力更高階的變現,則被稱爲專注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專注力已經成了一個人最寶貴的資產。

可以說,專注力的管理決定了一個孩子的人生走向。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01

你的專注力放在哪裏,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裏

法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曾經說過:“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

數學家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很專業。他經常專注地沉浸在數學問題的思考中。

一次,他在路上邊走邊思考數學問題。

一不留心,碰到了一棵樹,他以爲自己碰到別人了,一連說了幾聲:“對不起,對不起。”

後來抬頭一看,是一棵樹,陳景潤不好意思地笑了。

正是因爲陳景潤集中注意力在數學問題的思考研究中,才能取得巨大成功,成爲數學領域的專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樣,人的專注力也是有限的。

有效管理注意力,就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是專門研究幸福的。

他通過研究,把人分爲了4種類型,分別是:及時行樂型、忍辱負重型、無助型和幸福型。

這四種類型可以從現在和未來兩個維度評判:

及時行樂型,是隻顧現在不顧未來,要的是及時行樂。

把時間和注意力花在各種短視頻等新媒體上的孩子,就屬於“及時行樂型”。

因爲一時的愉悅,耽誤了學習的時間,損害了身體健康,錯失了美好的未來。

最理想的類型當然是第四種,“幸福型。”

幸福型,是既爲未來努力,也懂得享受當下,要的是平安喜樂。

懂得爲未來規劃,勞逸結合,合理分配自己注意力的孩子,是未來最幸福的人。

你把注意力花在及時行樂上,你的人生就會走向暗淡。

相反,你把注意力花在投資未來,自我成長上,你的人生就會走向燦爛。

“你的專注力放在哪裏,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裏”,這是亙古不變的一條鐵律。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02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教育引導相結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幼兒初期給予孩子好的專注力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有了高質量的專注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做事的效率會大大提升。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表率。

例如,如果不想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遠離電子產品。

如果父母一邊自己時不時地刷一下短視頻,時刻手機不離手。

一邊要求孩子遠離電子產品,這樣的“雙標”行爲絕對是行不通的。

父母要從自身做起,有意識地管理專注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另外,父母可以把“番茄工作法”應用到家庭生活中。

比如,列出一天的家務清單,排出順序,設置10分鐘的倒計時,開始處理第一個家務。

10分鐘到了,就休息一會,然後進入第二個10分鐘,直到把家務一件一件的做完。

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習得合理分配注意力的精髓。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其次,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教育及引導。

很多孩子,認識不到專注力的重要性,這時候父母就要發揮引導作用,從培養注意力做起。

父母可以適當選取一些新聞案例,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意識到做事情專注力的重要性。

2009年5月31日,法航447客機載着200多名乘客從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

誰也沒想到,這架客機墜入大西洋再也沒回來。

當失事客機的黑匣子被找到時,調查者發現當時飛機上所有的計算機都沒有出現故障,也不存在機械故障和電氣系統故障。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直到聽到駕駛艙的錄音才知道,這次飛機失事的原因居然是飛行員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小到會在作業中出錯,在考試中丟分;大到會讓工作成果大打折扣,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注意力”一旦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一切的引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現在的“快手”等APP可以設置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下,晚上10點至早上6點不能使用。

每天可使用的時長爲40分鐘,併爲該模式專門設置了科普教育類、知識類的內容池。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時間計劃,合理分配注意力。

比如學習閱讀一段時間後,可以看一些視頻休息一下。

看視頻時,開啓“青少年”模式,讓孩子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

這樣,把管理注意力的權利放給孩子,會讓孩子慢慢增強時間觀念,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和分配注意力。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03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可以從以下十點着手

英國有句名言:“由經驗而得的智慧,勝於學習而得的智慧。”

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只要上網搜索一下某個問題,就會出現很多人的解答。

這些很多是過來人及專家學者的經驗之談,只要我們用心甄別,就能篩選出對我們教育孩子有用的知識訣竅。

對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我摘錄了“培養孩子注意力十法”,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進步:

1、孩子看電視時,不要讓他老是切換頻道。不斷更換頻道,容易讓注意力渙散。

2、當孩子興致勃勃跟你說話時,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要聽孩子把話說完。

3、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允許孩子自言自語,甚至是發呆。

有時,成人看來的發呆,或許正是孩子在專心地想象、思考着什麼。

4、給孩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獨立的房間,他可以關起門來,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包括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5、家裏的房間要擺設整齊,乾淨整潔,不要雜亂無章,不給孩子一個混亂的感覺。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6、一次只提供一種玩具。玩具多了,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專心玩一種玩具,專注力也會大大降低。

7、給孩子放錄音故事磁帶,讓孩子專門聽故事,而不是放VCD、DCD。因爲前者只需要聽,而後者又聽又看。

當單獨運用一種感官刺激時,特別是聽覺,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專心做一件事的能力。

8、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千萬不要打擾,哪怕到處搞得很亂。等玩過後再要求孩子收拾。

9、陪孩子玩專注力遊戲。

藏起一樣東西,要求說什麼東西少了;手中不斷變換的撲克牌中,盯住某張牌;

從罐子裏倒出一大堆黃豆,找出混在其中的豌豆等異物。

10、陪孩子做注意力訓練。找一些注意力訓練的書,做注意力訓練的題。

如找不同,比大小,拼圖,記數字,比對圖形等。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條件,對照“小貼士”中的經驗之談,去指導培養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贏在“注意力管理”上面。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作爲父母,我們在培養孩子路上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會成爲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大步。

希望我們的孩子因有效的注意力管理而獲得更強大的專注力,在人生路上所向披靡。與天下父母共勉。

沉迷社交媒體青少年易抑鬱:孩子的人生走向,取決於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