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筆者看來,對於債券投資者而言,信用研究是安全投資的基礎,而擇時擇券是增厚收益的保證。誠然,因爲資金成本、客戶需求等原因,私募債券基金管理人會更多地參與到高收益債投資,但這背後依靠的是強大的投研和信評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手中的“金剛鑽”。

(原標題:紮根實體經濟 專業精細化管理)

筆者從業至今七年有餘,數年來,目睹公司穿越牛熊,躋身百億私募第一梯隊,直到摘取私募金牛獎債券策略桂冠,一路感受頗多。從最初的債券交易員到今天的投資經理,從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筆者從公司幾位有着將近二十年投資和信評從業經歷的元老身上受益良多。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感悟和總結,嘗試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在投資交易中不斷錘鍊投資能力,以不負基金投資者的信任。

  信用研究是安全投資的基礎

大家喜歡把私募債券基金管理人和高收益債投資畫等號,這其實不完全正確。很多大型券商資管和公募基金也有不少業績出色的高收益債策略產品;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私募基金也有相當一部分規模是用來做流動性爲主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短債產品和利率債國債期貨對沖產品。誠然,因爲資金成本、客戶需求等原因,私募債券基金管理人會更多地參與到高收益債投資,但這背後依靠的是強大的投研和信評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手中的“金剛鑽”。在筆者看來,對於債券投資者而言,信用研究是安全投資的基礎,而擇時擇券是增厚收益的保證。

與權益投資不同的是,債券投資往往給人一種收益不高但穩定、資金安全性較高的感覺。動輒收益率百分之十幾甚至幾十的債券,讓人很難將其和收益穩定聯繫在一起。因此,標的的選擇就成爲了債券投資過程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筆者的觀點是:一個優質標的,隨着其價格波動,在未來總能遇到合適的買入時機,即使沒有賺到,安全的持有到期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一旦買到了風險標的,即便買入價格低,也免不了造成損失。因此,我們把對企業的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只做自己熟悉的企業,強化對於企業的調研和持續跟蹤,用一套獨立的企業多維信用分析系統,過濾不良資產。

 擇時擇券精細管理是增厚收益的保證

筆者認爲,定價能力是一切投資行爲的核心能力。縱觀投資史上成績斐然的資產管理公司,無一不具有優於他人的資產定價能力。“沒有不好的債券,只有不好的價格。”一隻不被市場認可的債券,如果價格足夠低,也可能蘊藏着機會。因此債券投資中的定價尤其關鍵,具體到日常交易中,就是我們所說的“擇時”和“擇券”。擇時擇券的基礎和核心是對於企業的深刻把握,只有對企業瞭解得足夠透徹,才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判斷出企業價值和市場價格的關係,做出一定的超額,增厚產品收益。

另外,筆者認爲私募基金未來的產品設計應更加個性化。現在有不少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通過全方位的盡調後,投資私募基金的產品。私募基金在未來可以從產品設計上,嘗試覆蓋更多類型的投資者,瞭解不同的需求,定製個性化產品,實現精細化管理。私募基金從本質上說是服務業,依靠自身的專業能力,服務好投資者,纔是在這一行業的立足之本。

紮根實體經濟是債券私募的立身之本

市場上專業度高、業績良好的私募基金正在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對於私募基金而言,在投資上做到專業化,在產品和對投資者服務上做到精細化,將是未來發展的大勢。

筆者從業以來,一直從事債券投資交易,對這個市場有着很深的領悟和感情。近期隨着部分信用風險事件的衝擊,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很低。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內有非常多的企業都是在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他們深耕自己專業,給中國經濟加碼。

作爲與實體經濟同呼吸、共命運的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是我們的本源;而作爲爲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私募債券投資機構,我們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壓艙石”。私募債券基金能做的就是對優質企業,特別是對一些經營健康、努力做事的民營企業進行真金白銀的投資,用實際行動爲支持實體經濟出一份力。這種支持不應是盲目的、粗放的,支持的前提是對所投企業要足夠了解。管理人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需要投、最值得投的企業中。一方面能夠讓資金髮揮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也是對於自身和投資者的保護,避免“踩雷”。現在不少機構對於投資標的“一刀切”的做法,我認爲其深層原因是對於自身投研能力的不自信,因此走上極端,單靠大幅度提高投資標的准入門檻來被動規避風險。其實我們如果認真梳理這些企業,有很多還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因此,緊密聯繫實體經濟、以專業化的態度做事,在今後會是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的重要保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