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河北正定的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在安裝玻璃幕牆對公衆開放以後,又完成了夜間亮化工作,並已面向公衆開放。“夜訪”考古工地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打卡”,領略考古與文化的魅力。

考古工作現場直播

9月14日,一段視頻中顯現,在考古工作人員工作的現場,通過透明的玻璃幕牆,神祕的考古工地展現在公衆面前。據瞭解,視頻中的考古工地位於河北正定縣的開元寺南廣場遺址。

視頻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地層顯示了遺址的年代序列,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唐代晚期的地層,最晚的是明清的。也就是說,這個遺址從唐代晚期到明清,都不斷有人在這兒生活。”工作人員指示一處稱,“這個位置是金元時期開元寺的南門,它前面通向大街。它的發現,讓我們明確了金代開元寺的南部邊界。”

視頻發出後,不少網友點讚的同時還詢問了具體地址。有網友表示,一定要去考古遺址“打卡”參觀,“現在的考古工作越辦越好了,相信通過觀看專業人員的工作現場一定能增長知識,有所收穫。”

夜間可參觀考古發掘現場

昨天,記者從正定縣人民政府獲悉,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在安裝玻璃幕牆對公衆開放以後,近日又完成了夜間亮化工作,並已面向公衆開放。

開元寺的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晚間有不少遊客前來“探祕”。現場圖片顯示,在夜晚,有柔和的黃色射燈照進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內,與不遠處同時發出黃色燈光的開元寺須彌塔交相輝映。

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介紹,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的考古工地夜景亮化工程,是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的推動下啓動的。之前圍在工地的擋板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的玻璃幕牆。人們透過玻璃展棚就能真切地觀看到考古發掘現場。

即使是在夜間,在燈光的照射下,遊客可步行一邊觀看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和文物出土場景,一邊觀看透明玻璃幕牆上張貼的遺址介紹,瞭解相關歷史背景。

遺址發掘工作持續推進

據悉,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是正定古城中軸線南部的重要遺址,是正定城市發展的文脈,折射出正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文化傳統。

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考古工作始於2015年11月,至今已連續進行了四個年度。隨着發掘的深入,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考古發掘已經由開始時的搶救性考古發掘轉爲主動性考古發掘。

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面積約12000平方米,截至目前,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發現遺蹟現象230餘處,出土文物6000餘件。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考古工作的持續推進,爲正定千年古城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也爲這座古城增添了又一份新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而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夜間對外開放,不僅延長了公衆的觀看時間,也是正定古城文化魅力的展現。

據悉,現場發掘出土了少量骨、石、銅等材質的遺物。這些遺物的時代跨越了唐五代至明清時期,是研究晚唐至明清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

七個歷史時期文化層疊壓被髮掘

據介紹,此次考古發掘發現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疊壓。同時,共明確了該遺址的三個遺存系統,分別爲寺廟建築系統、城牆防禦系統與居民街巷系統。其中,寺廟建築系統中發現的池沼和溝渠,爲唐代的開元寺佈局提供了重要線索;城牆防禦系統是以夯土牆遺蹟爲主體,建築年代爲晚唐、五代時期;居民街巷系統則以房址、水井、灰坑和窖藏爲主。

此外,考古發掘出土的可復原器物種類多樣,有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宗教遺物、手工業商業遺物等,其中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出土遺物以陶器和瓷器爲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