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 13: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王亞

老太被撞殘疾肇事者卻行蹤難覓 調解員每週電話不落勸和解

起早散步去買菜,這是不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杭州的潘老太也是如此。但是沒想到,這樣再普通不過的生活,也被一場“從天而降”的意外打破了。

潘老太因爲這場意外而終身殘疾,想要討要賠償,但是卻因爲肇事者難覓其蹤而陷入困境。爲了賠償一事,調解員從去年十一月直到今年三月,來回周旋,終於完成了調解。

買菜路上突發意外

潘老太已經71歲了,身體還算健朗的她每天早上都會去家附近的菜市場購買新鮮菜。2018年10月9日,她同往常一樣去菜市場,走進菜場門口時,邊上的電瓶車卻突然向她倒來,“嘩啦啦”連帶着車上的一些貨物也翻了下來,躲閃不及的她被車和貨物砸了個滿懷,潘老太當即倒地不起。陪着潘老太一同買菜的陳大爺看見自己的老伴倒地不起,在地上痛苦呻吟,立馬報了警。

電瓶車車主老查一看這情況也傻了眼,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在卸貨,怎麼這麼湊巧車就倒了,還砸傷了人,懊惱不已的他跟着警察陪同潘老太和陳大爺一同去往了醫院。

醫院裏檢查結果並不好,潘老太爲髖骨骨折,並且會留下終身殘疾。醫院裏,潘老太檢查住院當天共花費了七千多元,這筆錢都由老查支付。隨後的住院期間,老查又支付了七千多元醫藥費。

因爲是民事糾紛,警察將這起案件轉到潮鳴司法所,由司法所來調解這次糾紛。司法所派了經驗豐富的老將李海明調解此事。11月22日,陳大爺和老查來到司法所進行調解。陳大爺算了算費用,醫藥費、護理費加上其他費用,要求老查賠償他12萬元。

老查是個安徽人,在杭州靠賣菜爲生,流動於各個菜場,無固定攤位,收入並不高。聽到陳大爺如此高額的賠償金,立馬擺了擺手,說自己只能再賠償七千元,再多他也拿不出來了。陳大爺聽到差瞭如此之多的金額,更加不同意,調解員只好讓他們回去再冷靜考慮考慮,此次調解不歡而散。

肇事人行蹤不定

調解員每週電話促成調解

兩個月後,潘老太出院了,但是以後卻只能在平地上行走,這對於住在六樓的她極其不便。陳大爺對於這件事內心極其憤懣,來到司法所再次要求調解,但是這次,老查卻不願露面了。

出事後,老查也不在原來的菜場賣菜了,在杭州也沒有固定居所,因爲他拒絕露面,調解只能被擱置。找不到老查的人,調解如何進行?擁有的唯一聯繫方式只有手機號碼,調解員就通過電話聯繫他。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三月,每個星期,調解員都會給老查打電話。雖然老查接電話的次數並不多,但每次調解員都珍惜通話機會,對老查耐心勸解。從這些寶貴的通話中,調解員瞭解了老查的真實想法。

原來,老查也不是不願賠償,他知道自己在這起事故中該負全責,但是經濟狀況實在拮据,聽到陳大爺的賠償金額,他也是嚇壞了,就算來調解他也拿不出這麼多錢,只好拒絕調解。調解員聽老查有心賠償,在電話裏反覆勸說“潘老太因爲這件事終身殘疾,你只賠償七千元實在是太少,你適當提高賠償金額,陳大爺那邊我也勸他降低一些。”老查聽了調解員的話,也感受到調解員的真心實意,總算同意來司法所調解。

而另一邊,陳大爺對於老查避而不見的態度很是窩火,爲此,他多次來到潮鳴司法所,找調解員談話。“我平常是一名義工,經常在做好事幫助別人,怎麼當好人還沒有好報呢?現在我老伴都要靠我照顧,好好的生活全因爲這事給毀了,他竟然還想逃避賠償,我要上法院告他。”陳大爺情緒激動,對着調解員抱怨他心裏的不痛快。調解員拍拍陳大爺的肩膀,勸他先冷靜,“你去告他這件案子也是你贏,但是他經濟狀況不好,沒車沒房的也實在是沒有錢,我會叫老查提高賠償,你也適當降低一些金額。”陳大爺在權衡利弊後,決定讓調解員聯繫好老查,之後進行調解。

然而,老查雖然同意調解,卻一直推脫說沒時間。調解員心裏也很着急,和老查的電話又頻繁了起來。“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啊,你看你拖着對大家都不好,早點結束你也可以早點安心地去做生意。”終於,老查同意調解。

調解當日,老查帶着同樣在杭州工作的姐夫一起來到司法所。對着陳大爺,他也是內心愧疚,真摯的向他道歉,並說明自己也是誠意來賠償的。“我知道這件事全是我的責任,要是我有錢我也願意多賠償你一些,但是我自身條件也不好,家裏老父親也生病了……”陳大爺看老查如此誠意,雖然對於賠償金額還是略微不滿意,但還是同意了調解。

最終,老查姐夫一次性支付一萬兩千給陳大爺,加上之前付的醫藥費總共是兩萬六千元,並簽下調解協議書,至此,這起持續了半年的案子總算在花開滿城的春天畫上了句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