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本文的主角,与九龙窠有关。

九龙窠,是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此处,素来以母树大红袍著称。

在封建王朝里,“九”与“龙”,可是天家的象征。九五之尊,真龙天子,这也难怪,产于九龙窠的母树大红袍,有茶王之称。

抛开母树大红袍不谈,九龙窠本身就是一片“风水宝地”,拥有独特的小环境。两侧有山岩遮挡部分光线,中间地势低,这种如“凹”字型的结构,能蓄积不少的水汽。

光照较少,水汽充足,土壤砂砾岩居多,生在于此处的岩茶,岩韵明显。

这样一款宝地,自是兵家必争之地。

种在崖壁上的的母树大红袍,早已停止采摘,就算富可敌国也喝不到了。

但与时俱进的茶农们,并不会固步自封,荒废九龙窠的山场优势。

最明智之选,种植其当下最流行的品种——肉桂。

朝代更迭,现如今是牛栏坑肉桂的天下,但这丝毫不影响九龙窠肉桂的尊荣。

论资排辈,九龙窠里产的肉桂,是皇太子,是岩茶里顶尊贵的一脉。

这样一款有“皇家血统”的肉桂,遇上40多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果不其然,只能其他肉桂艳羡不已。

如今,我们可以仗着自己的荷包厚实,肖想一泡九龙窠肉桂。

在一个难得清闲的午后,泡了它。

九龙窠肉桂品鉴报告

外观:条索紧结,细小,均整

盖香

前调:桂皮香中正,持久

中调:果香,似鹰嘴桃般的清甜

尾调:木质香,这是树龄老的茶树独有气息

汤水:稠、厚、顺、滑,有着可与慧苑老丛水仙相抗衡的稠度。

综合:这是一款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肉桂,是好山场与好工艺的结合体。中正平和,可以入选最佳代表。

寥寥数语,怕是列位看官难以尽兴,且来看看,这款九龙窠肉桂,是如何一步步征服在众人的芳心,又是如何走向“最稠滑肉桂”的宝座吧。

第一冲

第一冲,单是盖子上浓郁的桂皮香,就征服了我们的嗅觉系统。

不用连续吸气,就能轻而易举感受到桂皮香的存在。

热闻,桂皮香充足,圆润,不刺激。待盖子温度稍微冷却后,桂皮香变得更充足。像卯足了马力的车,百公里加速后一骑绝尘。

汤水,稠得不得了,汤水咕噜一声就滑下去。

第一冲,几乎挑不出毛病。

此时的麻花,摩拳擦掌,就想挑出它的缺陷来。

第二冲

盖子上果香、桂皮香并驾齐驱,两种香气不分先后,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

难免让人疑惑:咦?这是桂皮香,还是果香?

答案是:它们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

似太极八卦,至柔至刚,外圆内方,闻起来是桂皮香,喝起来是蜜桃香(还不似普遍的桃子那般甜腻腻,而是像鹰嘴桃般的清甜)。

这一冲,稠度更上一层楼,虽不及慧苑老丛水仙,但在肉桂里已经很难得,忍不住把第一的锦旗颁给它。

这桂皮香,这果香,这稠度,果然担得起九龙窠的身份。

就像是血统纯正的皇太子,文韬武略,行事周到,沉稳,踏实,可继承大统。

此处,忍不住为制茶师竖起大拇指,四十多年的制茶经验,都映射在茶香中,汤水里。不苦不涩,桂皮香显,茶汤综合指数高。

第三冲

好吧,忍不住用“炸裂”二字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桂皮香炸裂。

果香炸裂。

稠度炸裂。

入口,压根就不用啜,直白的桂皮香,裹挟着清甜的桃香扑面而来。

啜一口,了不得,似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喷薄而出,瞬间就侵占你的口腔,你的鼻腔,就连喉咙都不放过,不停有桂皮香从喉咙处冒出。

汤的稠度,几乎可以登顶,这一泡,我误以为自己喝的是慧苑老丛水仙。要不是这直白遒劲的桂皮香在提醒我:这是一款肉桂,我一定会认为这是村姑陈的恶作剧,故意拿老丛水仙诓骗我。

虽然说肉桂不讲究老树,但汤水的稠与树龄挂钩。

树龄老的肉桂,它的有机物积累多,叶片表面更容易形成腊质。且叶片中,还会有丰富的胶质。

经过沸水冲泡后,胶质就发挥了作用,仿佛是勾芡出来的汤。

除了用稠来形容它,怕是没有更妥帖的词汇!

第四冲

还在惊叹与岁月赠予这泡肉桂“稠”的特点,村姑陈就冲了第四泡。

果香和桂皮香,依旧难舍难分,不分轩轾,似青蛇白蛇交织。

汤,依旧顺滑,醇厚似浆。

喝完茶,闻了闻挂壁香。

挂壁均匀,只有内质丰富才有此表现,有机物的含量多。

席间,忍不住再次赞叹这位师傅的制茶技艺高超。

工艺老道,将山场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茶香悠然,汤水温润,早已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已臻化境。加上发酵到位,焙火程度刚刚好,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嫌短,敷粉嫌白,涂朱太艳。

简而言之,好山场,好工艺,成就了这泡九龙窠肉桂的高品质。

第五冲

稠是它汤水一贯的风格。

桂皮香到这一冲,更香,更显,仿佛晨曦突破云层,天空一下亮堂起来。

许是之前的桂皮香都被浆感包裹着,无法充分施展拳脚,到了这一冲,因没有坐杯的缘故,汤水的浆感变淡了,桂皮香突破障碍,复得返自然。

桂皮香,似挣脱牢笼的小兽,又像飓风,如入无人之境。

桂皮香相融于水中,合为一体。

这泡茶真的值得我们用所有空余的时间,来思念这茶的味道。

第六冲

坐杯五秒。这泡茶,太耐泡,在肉桂里算得上是超长待机型。

等待出水的间隙里,仔细体味回甘。

回甘,是果香,依旧是那股清甜的桃香。

洒脱直白的桂皮香,依旧在盖子上存在。

汤里有老树的气韵,到了这一冲,稠度有所下降 ,但这种稠度仍是肉桂中翘楚。

不得不感慨:真正要改写“稠不过水仙”纪录的,是九龙窠肉桂,它将马头岩肉桂拉下马。

感觉口腔被浆感紧紧包裹着,这层浆感,像一个小穹顶,将桂皮香都圈紧起来。

等到口腔里的这层浆感消失,桂皮香又重新释放,经久不散。

所谓的绕梁三日有余香,就是这种感觉。

第七冲

坐杯半分钟。

这一冲,趁热闻香,桂皮香直接,有花香出现。

这种花香,是山场很正,工艺很老道,所共有的一种叶底香。

到了这一泡,桂皮香还是强劲地不像话。

仿佛是打了“玻尿酸”,青春永驻。即便果香渐渐敛起锋芒,桂皮香仍在。

仔细感受,这一冲稠度,比之前几冲有所下降。还是那句话:这种稠度,搁在肉桂这个品种里,已经算得上是翘楚!

第八冲

坐杯一分钟。

盖子上,还是桂皮香,跟第一冲相比,毫无变化。一样的直白,一样的强劲有力,一样的稳固。

不得不感慨,制茶大师的技术,炉火纯青,耐泡是基调,即便汤里的内质淡了,但桂皮香还在。

冷些喝,稠度再回巅峰。

……

(略过第九~十冲,因中间开了个小差,没茶了,据村姑陈所说,香气和滋味,基本不变。)

第十一冲

本以为,这泡茶泡到第十冲就已经差不多了,没想到,一直泡到十一冲,它还是那个模样。

坚挺的桂皮香,清甜的茶汤,老树才有的木质感……

茶,麻花早已喝不动了,索性就煮了吧。

行文至此,对这款肉桂的好感度,从之前的六十分(起点高,在于它本身的山场就有很大的噱头),直接飙升到九十九分,还有一分没给它,是因为它的量太少了!没法当成口粮茶,本菇凉不开心了。

今年,麻花的人品爆发,接二连三得到好茶。

譬如这款九龙窠肉桂,就是意外之喜。

它,产于大红袍祖庭,与母树大红袍生活在同一个山场里,享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

它,出自老制茶师之手,四十余载的制茶经验,充分保留了山场的特点,又发挥了老树的优势。

因山场好,做青到位,走水透彻,焙火到位,九龙窠肉桂的桂皮香直白,劲道,持久,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丝毫不变淡。

盖香,落水香均是桂皮香的影子。

它的稠度,是肉桂里相当好的,丝毫不逊色于慧苑老丛水仙。

更难得的是,它还做成了大部分人喜欢的果香。

当果香与桂皮香齐头并进的那一刻,它已经成功征服了在做老茶餮的放心。

在未来的半个月乃至是半年里,我都会思念九龙窠肉桂的滋味。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