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唐代和金代纹饰种类众多的铜镜中,仅月宫镜与“犀牛望月”镜和“吴牛喘月”镜才象征着月亮,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铜镜及与之配套的镜架样式的发展,则任何一面圆形铜镜都可具有“月亮”的象征意义。“白兔捣药”所用的杵、臼是古代常见的物品,其一般用于加工粮食、食品和药材。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783字,阅读仅需4分钟~

在西汉马王堆一号墓的T形帛画中,月轮图像里就出现了兔和蟾蜍的形象。说明兔与月亮产生联系的时间很早。在山东省滕州市马王村出土的西汉晚期石椁侧板上,雕刻有“兔子捣药”的图像。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捣药兔”常与“西王母”图像相伴。李淞甚至认为“捣药兔是西王母标志”。刘惠萍认为月中兔本为“奔兔”而非“捣药兔”,因神话传说的“借用”与“复合”现象,两者在东汉晚期产生了混淆。

四川蒲江县河沙寺明代重修翠峰山碑(局部)

晋代傅玄《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在晋代时人们就已形成了“月中有白兔捣药”这一认识。我国古代以白兔为瑞物,因白色似玉,故白兔又被称作“玉兔”。白兔捣药,制作的是长生不死之药。其寓意长寿,题材十分吉祥,在明代这一题材深受人们喜爱。如四川蒲江县河沙寺内有一通明弘治丁巳年(1497)圆首石碑,碑额右书篆字“重修翠峰山碑记”,首题为“河沙寺修□石工记”。在碑阴的右上方有“月中兔捣药”图像。明代“捣药兔”图像多不与其他元素相组合,如汉代的西王母和唐代的嫦娥等。笔者认为“捣药兔”与西王母的组合象征仙境,与嫦娥的组合象征月宫,其单独出现时应是作为“阴精”的象征。

明万历 金环镶宝玉兔捣药耳坠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因白兔与“阴”相关且其性情温顺,在明代时还多被用来象征同属阴性的女性。如女性服饰与首饰的装饰纹样,以及女性梳妆的铜镜架等。以白兔作为女性首饰的实例,如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万历金环镶宝玉兔耳坠,通长5.8、环径2.5厘米。其造型就是一只以后腿站立,正在用前肢捣药的白兔。为了表现白兔的“红眼睛”,还特意用红色宝石镶嵌其目。定陵出土的耳坠与方领女夹衣的白兔图案均是成对出现—其数偶,说明其象征“阴精”,与皇后为人间最高等级的“阴性”身份相符。这也是小说《西游记》中月中玉兔变化为天竺国“公主”这一未婚女性的思想理念基础。

金 犀牛望月铜镜 首都博物馆藏

我国古代的铜镜多为圆形,其用来照人的镜面通常为金黄色,故亦被用来象征月亮(满月)。后世在唐代以月宫镜象征月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铜镜的象征意义。金代将与月亮有关的题材做成镜背的纹饰。如首都博物馆藏有两面金代的铜镜,其一为“犀牛望月”铜镜,直径16.7厘米;另一为“吴牛喘月”铜镜,直径22.2厘米。

清 犀牛望月木镜架及玻璃镜 山西乔家大院藏

如果说唐代和金代纹饰种类众多的铜镜中,仅月宫镜与“犀牛望月”镜和“吴牛喘月”镜才象征着月亮,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铜镜及与之配套的镜架样式的发展,则任何一面圆形铜镜都可具有“月亮”的象征意义。在使用时,任何一面放置在此镜架上的圆形的金色铜镜都象征着满月,寓意团圆美满。这一观念在玻璃镜替代了铜镜之后,仍被延续了下来,如山西乔家大院藏大型落地式清代犀牛望月铜镜架及玻璃镜。

明 铜衔花卧兔镜架 首都博物馆藏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由于铜镜和兔子同时都具有可象征月亮的特性,故而明代时人们就将两者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题材样式。如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铜卧兔衔花镜架,其高16.3、长26厘米。在这类题材中,象征月亮的铜镜、用作镜架的兔子造型以及镜中的美人(象征嫦娥),三者便共同构成了古人心中的“月宫”。

宋 铜药臼 首都博物馆藏

“白兔捣药”所用的杵、臼是古代常见的物品,其一般用于加工粮食、食品和药材。一般均选用铜、石制造。以石制造是因石材易得,成本低廉,而且石材体积小而自重大,可达到用杵相对省力,而臼既坚固耐用又稳固不易移动的目的。因此既可以用于捣或舂,也可以用于加工熟糯米等粘性食品。铜在古代是金属货币的主要材质,其作为原料本身就价值较高。故以铜制造杵臼的成本略高。但铜的金属性质较稳定,不渗透也不吸收因加工而产生的汁液,且自身不易与药物或汁液发生化学反应,基于这些优点因而也多有制造。如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高15.5、口径16.5厘米的宋代铜药臼。

清 青花研磨钵及研磨杵 首都博物馆藏

杵臼还可以用于研磨。如首都博物馆藏的一组清代民窑青花瓷研磨杵臼:乾隆青花研磨杵和清嘉庆青花颜料研钵。其中杵长10、钵高4、口径10.5厘米。为便于研磨,杵的粗端与钵的内底、内壁均不施釉。明代小说《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中,月宫玉兔所变化的天竺国“公主”在与孙悟空打斗时使用的便是“广寒宫里捣药杵”:(第九十五回)却说那妖精见事不谐,挣脱了手……即跑到御花园土地庙里,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急转身来乱打行者……妖邪不能前进,急回头,舍死忘生,使短棍又与行者相持。这大圣用心力轮铁棒,仔细迎着看时,见那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臼的杵头模样,叱咤一声喝道:“孽畜!你拿的是什么器械,敢与老孙抵敌!快早降伏,免得这一棒打碎你的天灵!”

原文作者:邢鹏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9年2月刊《嫦娥、玉兔与广寒宫—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