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導條約》自1987年簽署以來,一直是限制美俄進行大規模軍備競賽的緊箍咒,但隨着局勢的變化,它的制衡效果正在逐漸減弱。

根據該條約規定,美蘇(俄)雙方要停止生產,部署所有可攜帶戰術與戰略核彈頭,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範圍內的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對擁有三位一體強大核打擊能力的美國來說,簽署該協議對其進攻能力並沒有什麼損失,受益者是當時的前蘇聯和美國在歐洲地區的盟友。然而現在看來,中國也是《中導條約》的潛在受益人。

隨着中國實力的急劇增強,各種先進的中程導彈如雨後春筍一般被研製出來。其中,火箭軍部隊大量裝備的東風-15,東風-16以及東風-21系列中近程彈道導彈,已實現全面覆蓋第一島鏈內的美軍重要基地和海上目標。自從“潘興-2”型導彈被美軍廢除之後,美軍現在沒有可與之對等的武器裝備,這令美軍前沿部署的軍力倍感壓力。因此,美國已經多次宣佈要退出名存實亡的《中導條約》的束縛,要重啓陸軍中程彈道導彈計劃,將其前沿部署,已壓制俄羅斯和崛起中的中國。與此同時,美軍還計劃擴大其已經非常龐大的核武器庫,保持洲際彈道導彈的絕對數量優勢。

面對美國欲雙管齊下的強硬表態,俄羅斯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爲,美軍與中國對抗中程彈道導彈是非常不明智,也是難有勝算的。他的理由很簡單,首先,中國在中程彈道導彈領域相對於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擁有了絕對的數量和質量優勢,總數已達到數千枚之多,美國雖然有技術在手,要想再追趕難度非常大;其次,據媒體消息,中國目前僅從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生產製造的產業工人數量有數萬人之多,而且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均比美國要低的多,若陷入導彈競賽,恐怕受拖累的只能是美國自己。而且據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在覈彈頭數量上或與美俄齊肩,成爲真正的核大國,那時候,美國就更沒有勝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