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看大圖

  火器,現代又稱熱武器或熱兵器,指一種利用推進燃料快速燃燒後產生的高壓氣體推進發射物的射擊武器。傳統的推進燃料爲黑火藥或無煙炸藥。由於與不使用火藥的冷兵器相對,火器亦稱作熱兵器。槍和炮有時亦作爲火器的同義詞,但火器一詞應用範圍更廣。

  而說到火器,特別是熱兵器,中國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用自己研發的火藥製作熱兵器的國家,並且是第一個運用於實戰的國家,雖然作爲熱兵器的發明者的我們,最後被模仿我們的西方國家更爲仙劍的熱兵器打敗,但是歷史是不能抹殺作爲世界第一的中國人的火藥而激發了熱兵器這一歷史地位的。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於公元9世紀被髮明後,有被用於放煙火和戰爭武器的用途。中國發明的槍在12世紀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在13世紀傳入歐洲。據歷史記載,在宋代爆裂物被廣泛運用於水戰與守城上,是利用弓弩、拋石機或人力投擲。而宋朝與金朝的騎兵會在槍頭裝設噴火器-爲火槍。這些最早的熱兵器出現最原始的管型射擊火器-突火槍,當然但是的工藝材料決定了他們都是竹製。

  多管神機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於元代,聰明的中國人將突火槍改爲金屬鑄造成爲-火銃,因可由金屬鑄造而統一了規格,威力大幅提升。當然當年的火器的射速和火力還是不如比蒙古鐵騎的快刀快馬。

  接着,在明代出現了使用火藥推進的箭矢-火箭。除了普通的火箭外更有推進藥與爆炸藥分開的二級火箭-火龍出水。將爆裂物做成了地雷與漂在江河上的水雷,敵軍觸及時會牽動引線將鋼輪轉動以摩擦燧石點火而爆炸。

  點擊看大圖

  火銃逐漸分爲單兵使用的手銃與重火力的碗口銃。手銃通常是發射霰彈,因而會裝上木馬子,後期的單兵用銃演變出了原始的一排輪發式與轉輪式的構造。碗口銃架設於城牆上或船上,通常會架在一個可旋轉的炮架上,類似天秤的形狀,而兩端各安一座,一端在開火時另一端可以填彈。

  點擊看大圖

  由葡萄牙傳入鳥銃(主要是火繩式的扳機,但也有輪簧式與燧髮式的扳機)與佛朗機炮。鳥銃在傳入之後演變出多管轉輪的迅雷銃。而佛朗機炮與明朝的大炮不同之處在於佛朗機炮是使用子炮的方式而減少的填彈時間。在明代時,火器也被稱爲神機,其中火箭又被稱爲神機箭,這種取名大概是因爲“神機”不須像弓弩一樣費力上弦的關係。

  天啓年間明朝軍官從葡萄牙人處購得紅夷大炮,爲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最遠射程可達二十里以上。天啓六年(1626年)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發揮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是努爾哈赤成軍以來的首次挫敗。這可能是有歷史記載中火器用於實戰中最爲成功的一個案例。

  到了清代,明末火器專家畢懋康在其《軍器圖說》(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紹了燧發槍(書中稱爲自生火銃),清朝康熙時製造出燧發槍,當時稱爲自來火。清初時任用傳教士與火器專家研製各種火炮以攻打南明、平息內亂與沙俄交戰,1631年仿造了紅夷大炮(清朝諱夷,改名爲紅衣大炮),並開始大量裝備軍隊。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朝廷製造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此炮曾在雅克薩之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後,清朝當局又製造了威遠將軍炮,此炮在1696年平定葛爾丹的戰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嘉慶朝後火器開始衰微,主要是境內大抵安定少有強敵,而且國政腐敗生產火器偷工減料,加上宋朝以來推廣重文輕武的觀念,人才大都投入科舉考試少有加入軍隊者。儘管過去曾認爲清朝統治者由於重視騎射輕視火器,但根據清史稿、地方縣誌和駐藏軍隊的裝備記載,清軍火器普及率實質到了50%。然而清朝時期,中國與歐洲的技術差距是不容忽視的。鴉片戰爭前清軍的戰術和裝備大約是歐洲三十年戰爭以後的水平。如果縱向比較的話,較明朝有進步;如果橫向比較,清朝則遠遠落後於歐洲。也就是在從這個時代開始,我們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

  點擊看大圖

  清末因中國鎖國已久而西方國家的大幅進步,中國在戰爭上飽嘗敗績而向西方購買較爲先進的各式大小火器。在接下來大家都知道的,我們不斷的被西方先進的熱兵器擊敗,至於後果我們就不再敘述了。

  點擊看大圖

  在今天的報哥侃槍中,我從博物館借了一支很早的燧發槍,是使用火石擊發的,但是由於是歷史文物,我是不能拿來打的,我們在視頻中使用了一支很漂亮的用火帽擊發的前裝黑火藥的槍,全面演示前裝槍的裝填和使用,大家可以慢慢看這個視頻,當然最後還是那句,喜歡的看看,不喜歡的跳過,所謂專家我們不需要你的專業評論,請遠離,謝謝

  一下是一些燧發槍的介紹:

  燧發(Flintlock)或稱燧髮式,早期火槍的一種點火方式。法國人馬哈·雷·布吉艾斯(Marinle Bourgeoys)[1]在1620年所開發[2]。在1840年代,因出現更穩定、可信賴度更高的雷管槍,這型槍械遭到世界各國逐步汰換。

  若簡單的描述,燧髮式就只是利用金屬片與燧石互相敲擊點火的點火方式。與點火式火器最大的不同有三點:擊錘的前端部分,燧石取代了緩緩燃燒的火縄。

  點擊看大圖

  藥鍋蓋(pancover)與擊鐵(Frizzen)垂直成L字型。擊鐵的存在。

  下列有幾種點火方式都可稱作燧發槍:

  Snap lock:

  Snaphance lock:火花由燧石敲擊在藥鍋蓋上的鐵片掉入藥鍋而點火,結構較爲複雜。由瑞典人於公元1547年發明。

  Miquelet lock:西班牙人發明,是比利牛斯山區的山賊發明的。

  Flint lock:於公元1620年由法國卡爾瓦多斯省Lisieux郡的馬林·布爾吉瓦發明。此種改良型的槍機結合“Snaphance”與“Miquelet”的結構,並取代了火繩結構與簧輪結構,是流行最久的前裝槍槍機,直到使用雷管槍機的槍械出現之後才被取代。

  自生火銃的點火方式:自生火銃由中國明代畢懋康的著書中記載到,射擊前先將輪弦轉緊,瞄準後扣下扳機時弦輪快速旋轉摩擦燧石點火。但在清代製出實物後只供於皇帝打獵使用,並未使用在戰場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