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雜誌文章《國家糧食主產區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研究》,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1687/T;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3198)2019年6期。【本文爲全文】

【作者】許衛華(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不確定規劃及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國家糧食主產區河南省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摘要】本文在梳理經典的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的基礎上,結合河南省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初步構建了涵蓋產業規模能力、市場需求能力、全要素生產率、關聯效應、吸納就業能力和綠色發展能力共計六大類指標的河南省工業主導產業選擇基準體系。

【關鍵詞】工業主導產業 選擇基準 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工業化的每個階段都存在主導產業更迭問題,縱觀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與產業結構變化的脈絡可以發現: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傳統農業的主導地位被近代工業所取代,在工業內部,由紡織工業、食品工業爲主導向以採礦、化工等重化工業再向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和信息技術工業等高新工業轉變。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我們將發達國家上百年走完的工業化歷程壓縮到幾十年內完成,因而產業更迭速度會更快。我們應當順應工業化發展規律,結合工業化的階段特徵和現實基礎,科學對工業產業進行分類選擇,對不同定位的產業施以針對性舉措,以全面優化工業產業結構、增強工業競爭力、加快工業化進程。

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解決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問題,就是要確定一批主導產業,穩定現階段的經濟增長;同時科學選擇一批有成長潛力的先導產業,加快培育成爲主導產業。雖然近年來河南省工業經濟呈現出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由於要素瓶頸的制約,以粗放型發展、數量型擴張爲特徵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繼續。河南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

1 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

關於主導產業的選擇,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選擇基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筱原三代平基準

日本經濟學家筱原三代平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爲日本做產業結構規劃時,提出了兩條基準----收入彈性基準和生產率上升率基準,他認爲要選擇那些需求收入彈性較大、生產率上升快的產業作爲主導產業,因爲這些產業意味着有巨大的社會需求,且技術水平較高,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赫希曼基準

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艾爾伯特.赫希曼在其《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依據投入產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產業關聯度基準,他認爲應選擇那些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帶動或推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作爲區域的主導產業。

(3)羅斯托基準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其《經濟成長階段論》和《經濟增長過程》的著作中提出了產業擴散效應理論,他認爲應選擇那些對其他產業具有較強擴散效應的產業作爲主導產業,這樣纔可以促進和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上述基準符合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被國內外學者和部門奉爲經典理論。但在現實中,還必須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選擇當地主導產業的基準。

2 國家糧食主產區河南省工業主導產業選擇基準體系的建立

結合河南省的實際情況,就是要破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區域要素稟賦、經濟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的侷限,產業結構所呈現出低度化、內源化、新興產業發展緩慢問題。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選擇了規模能力、市場需求能力、全要素生產率、關聯效應、吸納就業能力、綠色發展能力六個方面指標作爲河南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的基準。

(1)產業規模能力

產值規模(X1)反映的是某一產業的產出規模或經營規模,這裏我們以該產業產值佔該區域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衡量某一產業是否具備一定的規模能力。通常情況下,一個產業必須同時具備較大的產值規模才能成爲主導產業。其計算公式爲:

其中,TVi與TV分別爲區域內第i產業總產值和該區域工業總產值。

(2)市場需求能力

主導產業除了具備一定的規模基礎之外,還必須是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空間的產業,這樣才能保證該產業在未來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它是選擇先導產業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需求能力可以用需求收入彈性係數X2衡量。

某產業的產品需求收入彈性係數公式可以表示爲:

其中,△Qi/Qi爲區域產業i的需求增長率,△N/N爲區域生產總值增長率。需求彈性係數越大,說明社會對該產品的需求量越大,產業的發展前景越好。反之,則說明該產品的市場前景堪憂。一般來說,應選擇收入彈性係數高的產業作爲主導產業。

(3)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是分析經濟增長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長期可持續增長政策的重要依據。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勞動生產率、科技創新能力、投資能力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①勞動生產率:它反映了一個產業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顯然,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意味着較少的勞動消耗得到較多的勞動成果,說明該產業的生產水平較高。該指標可以用當期勞動生產率水平(X3)的高低來表示,也可以用勞動生產率增長率(X4)來表示,具體計算公式分別爲:

X3(靜態)=某產業當年產值(增加值)/該產業年平均就業人數

X4(動態)=(計劃期勞動生產率-基期勞動生產率)/基期勞動生產率

②科技創新能力:研究顯示,河南省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2、居全國第22位,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爲最突出的“軟肋”。因此,主導產業必須具備較高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也才能起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的導向作用。該指標可以通過研發經費投入的強度(X5)和人均科技項目數量(X6)來測量。

③投資增長率: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三種重要因素分別是:投資、消費和淨出口,這三個因素通常也被稱爲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較高的投資增長率意味着該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其計算公式爲:

X7(動態)=(本期投資額-基期投資額)/基期投資額

(4)關聯效應

選擇主導產業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其關聯效應如何,即該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如何。具體可以用影響力系數(X8)和感應度係數(X9)來衡量。影響力系數是指該產業的變動對其他產業發展的波及程度,係數越大,該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就具有較大的拉動作用,反之,則表示拉動作用較小。感應度係數是指本產業受其他產業變動的感應程度,即需要該產業爲其他產業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係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需求感應程度越強,反之,則表示對經濟發展需求感應程度弱。其計算公式分別爲:

(5)吸納就業能力

河南是我國人口大省,現有勞動適齡人口6500多萬,尤其是隨着城鎮化進程加速,大量剩餘人口從農業中轉移出來,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在實現工業強省的目標過程中,能否吸收較多的從業人員數量也是在選擇主導產業時一個重要方面。這裏,可以用就業彈性係數來衡量某一產業吸納就業人員的規模大小。其計算公式爲:

(6)綠色發展能力

當前,河南省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要求愈加迫切。而綠色發展正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動力和長效之源,是實現工業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前提和基礎。這裏,鑑於指標數據收集的可獲得性,我們選擇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x11)這個指標。其計算公式爲:x11=能源消耗總量(噸標準煤)/工業增加值(萬元)

3 結語

從河南省工業經濟發展要求來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支撐方式。隨着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政策環境的日益優化,河南省工業產業進程進入了加速期和關鍵期。本文所構建的河南省工業主導產業選擇基準體系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接下來我們會根據構建的選擇基準體系對河南省13大工業產業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從而對河南省工業產業結構做出相應調整,以期爲河南工業的快速、高效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軍容.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研究綜述[J].區域經濟,2016(11):113-114.

2. 焦瑤.安徽省主導產業的結構調整研究[D].安徽大學,2018.

3. 孫曉娟.培育工業主導產業是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着力點[J].發展,2017,03(317):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