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齊動手,校園靚起來!爲進一步推動“美麗西湖行動”,充分發揮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開始,西湖區教育系統全面開展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在西湖師生的廣泛參與下,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創建,西湖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越來越多具有育人價值的物質文化被打造、認可和傳播。第一期,讓我們走進育才教育集團文溪小學的校園感受一下吧~

育才文溪小學:每天都能遇見不同的美好

樹掩映下的樓房,一塵不染的走廊,窗明几淨的教室,美麗的校園是孩子們學習的樂園。育才教育集團文溪小學成立一年多,但是大到一項活動的策劃、一條走廊一面牆的設計,小到一塊展板、一張照片、一個插畫、一個標題的擺放,都留下了育才師生的用心創造、細心討論和積極行動的身影。校園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能遇見不一樣的美好。

▲ 班級門口的展示牆

▲ 教室裏的閱讀角

▲ 校園轉角的學生作品展示區

1

遇見充滿創意的“師生”

文溪小學的校園設計靈感和作品從何而來?

秉承“全面性、實用性、自主性”的建設原則, 全校師生都是建設者和創造者。從基本理念的確定,到地域特色的凸顯;從主體色調的拿捏,到個性區域的留白;從大場館的佈局,到小環境的設計,老師們思維碰撞,孩子們動手參與,許多絕妙的靈感與作品由此誕生。

▲ 設計思路與作品展示

老師們集思廣益製作

2

遇見精彩紛呈的“轉角”

怎樣讓孩子們愛上校園的各個角落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要“讓牆壁會說話”,育才的“角落”也會說話。它是孩子們學習成果隨時發佈的空間,享受閱讀的舒適角。角落裏的每一塊軟板是老師們親手設計,以便展示孩子們優秀的作品;角落裏的每一本書都是來自師生的捐獻,以便孩子們課間駐足欣賞。漸漸地,孩子們愛上了用自己的作品裝飾的長廊,用自己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佈置的長廊。

▲ 集閱讀、交流、繪畫、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學校轉角

▲ 以孩子的視角和高度製作的櫥窗,讓孩子們不再“仰望”

▲ 一目瞭然的中隊旗幟和醒目的安全提醒

3

遇見童趣童心的“消防栓”

怎樣讓那些默默無聞的安全設備“說話"呢?

使校園一牆一畫都有聲有色、有形有氣,其作用不在於單純的美化,而在於“育人”。學校利用美術課,開展設計消防栓課程。孩子們通過了解消防栓的使用,觀察消防栓的構造,發揮創意進行設計。讓這些每天沉默而忠誠地守衛校園的消防栓們擁有自己的獨特形象。開學一個月的時間,校園裏的消防栓一下子全都“活”了起來,每一個消防栓都有了自己的形象,有的威風凜凜,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憨態可掬。而這些消防栓的設計師,均爲文溪小學的孩子們。

▲ 這些醒目的消防栓卡通畫出自孩子們之手

4

遇見每天都不一樣的“教室”

每天呆的時間最久的教室又是怎樣的呢?

教室是學習場所,教室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學習資源。尊重孩子們的想法,每個班級都嘗試開闢一個班級特色學習場和舒適角。有的選擇生態主題,根據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佈置,把春華秋實,秋收冬藏帶進了教室;有的設計了舒適閱讀角,讓孩子們在課間也能享受舒適的閱讀環境汲取課外知識;有的根據孩子們的喜好,設置棋類角、朗讀亭、外視窗等等,讓孩子們更喜歡自己的班級,也讓教室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 舒適閱讀角讓讀書更令人神往

▲ 每個教室後面都有集收納、展示功能的區域

▲ 每個班級都有學生喜愛的文化佈置

5

遇見智慧有愛的“育才人”

這麼美麗的校園背後,有什麼故事嗎?

每天變美一點點,育才校園的“美容”離不開一羣育才人的“守護”。 爲了讓走廊“會說話”,育才的老師們從標語設計、圖片選擇、色彩搭配等方面,都煞費苦心;爲了讓消防栓“穿上新衣”,育才的老師們早早動員學生開始設計,從教學、裁剪、粘貼,都親力親爲;爲了讓校園文化更快更好地呈現,保安師傅隨叫隨到,耐心而細心地敲上一顆顆釘子,書記、校長和老師們一起擼起袖子加班加點地幹。正是有這樣一羣敢想敢做的育才人,校園纔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具吸引力,屬於育才的獨有的校園文化才漸次形成。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用心打造的校園一隅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育才教育集團文溪小學堅持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從兒童出發、從學生出發的理念,讓每一面牆壁、每一條走廊,每一個角落都能切實發揮育人功能。爲你們點贊!

來源:西湖教育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