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大學室友突然發微信跟我說:“阿柳,能不能借3000塊錢給我,這個月信用卡還差點錢還上。”

看完微信,我的第一反應:我是不是遇到騙子了?成績優異的室友畢業後就進了一家知名外企,薪資待遇更是遠超我們幾個,去年年底還聽說他拿了20萬的年終獎,現在怎麼會連信用卡都還不起?

我立馬給他電話,問他怎麼回事。他和我說,這段時間股票賠了點兒,加上平時花錢沒什麼章法,工資也沒發,現在有點週轉不過來,所以借點錢。

其實以室友目前的薪資水平,在同齡人當中絕對不算低,甚至是處於前列的位置,可爲什麼他越努力、賺得越多,卻看起來越窮?

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我們很多人學會了怎麼賺錢卻不知道如何存錢。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導致賺多少花多少,甚至花的比賺的還多,最後越努力卻越窮……

其實說到存錢,幾乎所有人腦子裏都會有這個想法,因爲我們都需要爲自己的未來留下一筆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可是卻沒有幾個人知道具體該怎麼做才能逃脫“月光族”的魔咒。

所以今天我就要教大家三個合理的存錢小方法,當然這三個方法不是教大家如何牛逼的讓自己的存款從1到100,而是讓大家養成好的消費習慣,讓自己的存款可以從0到1。

01

增加支付難度

我們先假設一個場景:你正在下班的路上,這個時候突然有點口渴,在你的右手邊就有一家奶茶店,可其實你只要再走10分鐘,就能到家喝水。但其實你想都沒想,直接掏出手機就把自己的付款碼給了商家,幸福地喝到了奶茶。

與此同時一筆小錢從你的錢包溜走,可你卻毫無察覺,因爲付錢這個步驟在我們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掃碼支付、指紋支付、閃付、小額免密……種種支付手段,讓我們對自己的各種消費完全失去了概念,只需要“叮”一下,我們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注意到“我的這個行爲是在消費”?

那就是增加支付的難度。

我有個朋友,每個月要花6000元+在飲料、聚餐、打車等娛樂項目上,她自己也意識到有點太多了,於是她下定決心下個月絕對不能再用這麼多。可第二個月,還是沒有任何變化,因爲她甚至不記得自己在什麼時候付了錢。

她用了一個方法:把自己微信上所有的銀行卡全部解綁,只留一張3000元額度的信用卡,所有的娛樂消費都是用這張卡付款。而一旦這張卡的額度用盡,她想再消費就得添加新的銀行卡或者讓朋友給她轉賬。這樣她在決定要不要買一杯奶茶的時候,就會想到,我還得重新綁定一張卡,麻煩死了,於是就打消了喝奶茶的念頭。

我們本能上對於複雜的事情都是抗拒的,所以將支付變得複雜化將會有效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02

改變消費環境

國外曾經有團隊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一組人讓他們每天看着自己每個月的收入,而另一組人則是看自己每週的收入,最終實驗團隊的人發現,那些看着自己每週收入的人一整個月的預算安排會更加合理。

這個實驗最有趣的點就是其實兩組人的實際收入都是一樣的,團隊只是做了環境的調節,也就是大家查看自己收入的方式,而這種環境最終產生了影響,讓人們在“不知不覺”的前提下,做到了存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這個原理。在日常消費中,我們可以儘量忘掉年收入、月收入等比較大的金額,用周收入、日收入來代替。

假如你的月薪是6k,當你要買一件300的衣服時,可能連眼睛都不會怎麼眨。但是如果我們把對薪水的認知換成日薪,那會怎麼樣呢?

當我們是日薪200元/天的時候,其中還有一大半要給房租和喫飯,那麼如果我們要買一件300的衣服時,等於我們可能有3天是白乾的,這時我們就會猶豫:這件衣服還值得買嗎?潛移默化間,就達到減少消費的目的。

03

學會記賬

人不是電腦,不會隨時隨地計算自己的消費,所以如果你想要學會存錢,那麼記賬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給他的家族留下的最重要的家訓就是記賬,這個傳統就起源於記賬員出身的老洛克菲勒。

在工作的第一年,老洛克菲勒的收入還不夠開支,和現在的月光族也差不多。但是老洛克菲勒在記賬本上寫道:支出超過薪水23.26元。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同樣是月光族,老洛克菲勒很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爲以後開支作規劃。

不僅是日常開銷,老洛克菲勒甚至把感情開銷也記錄下來。在他1864年的賬本上,清楚記載了求愛和結婚時的開銷。

在外人看來,可能有些小題大做了。但正是因爲堅持不懈的記賬,老洛克菲勒對成本覈算格外敏感。1879年他寫信給一個煉油廠的經理提出質詢:爲什麼樣你們提煉一加侖要花1.82分,而另一個練油廠幹每加侖只要0.91分?類似的信他寫過上千封,任何微小的浪費,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而這也是洛克菲勒能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的重要原因。

希望今天分享的三個小方法對大家有所幫助,讓大家逃離月光族的窘境。但存錢永遠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有效果的,聚沙方能成塔,所以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讓自己儘早獲得財務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