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唐山是一座震後新崛起的城市,40年過去了,震後第一批建成的小區集中進入了老化狀態,基礎設施落後、環境髒亂差、居住質量低等問題日益凸顯,過去小修小補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羣衆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居住品質的願望。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今年年初,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造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實施城市道路暢通工程,至此,唐山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區改造工程全面啓動,509個老舊小區及119條背街小巷列入改造計劃。

八個月過去了,眼下,“三改一通”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工程實施的效果如何,老百姓滿不滿意?系列報道《民有所呼 政有所應》第一篇《北新里居民的心願》。

▼▼▼

有35年曆史的路北區北新裏小區設施落後,每到雨雪天氣,排水不暢、出行不便成爲居民的一塊心病,同時,供暖、供水設備老化嚴重,也時長不短地給居民添堵,街道和社區幹部竭盡所能地解決問題,但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啥時候社區能有一個大變化,把問題徹底解決,成爲北新里居民的心願。今年,路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大力實施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北新里社區列入首批改造計劃。幾個月來,民心工程深入民心,小區居民的心願得以滿足。

記者來到北新裏小區時,工人們正在對3號樓附近的污水井進行最後的清理。周鳳山老人是三號樓的住戶,今年72歲。老人告訴記者,由於這邊地勢較低,路面坑窪不平,造成雨後積水、雪後結冰,雖然之前每年都會進行修繕,但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今年七月底,改造工程啓動後,居民找到社區,希望在修整時加修一個下水井,經過街道和社區的溝通協調,周鳳山老人的願望成爲現實。現在,地下污水管道已經鋪設完畢,周大爺再也不用擔心出行問題了。

今年70歲的趙桂蓉,在北新里居住了三十多年。面貌煥然一新的小區讓趙阿姨欣喜萬分。今年政府免費給居民樓外牆加裝了保溫層,現在快入冬了,屋裏也不覺得冷。

北新裏小區建成於1983年,小區內共有12棟樓,住戶600戶,該小區是震後第一批房屋,樓體年久失修、管道老化、亂圍亂種現象嚴重。此次綜合提升改造,北新里社區的工作人員逐一入戶走訪、調查,詳細詢問居民的需求,施工單位認真負責,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和理解,改造工作進展順利。

與以往老舊小區的修修補補不同,今年開展的“三改一通”工程不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爲解決老舊小區的常見問題制定了系統化解決方案,高標準、高規格、高質量實施改造,讓老舊小區的居民也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城市服務。

截至目前,路北區60條背街小巷已改造完成44條,43個老舊小區改造也已經入收尾階段,預計十一月初可全部完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新矛盾面前,唐山的“三改一通”工程,正是瞄準了當前廣大羣衆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需求,着力破解長久以來形成的城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創建更加整潔、安全、乾淨、有序、公正的城市環境,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內在魅力。北新裏小區改造的經驗告訴我們,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我們的基層黨員幹部,心裏有羣衆,眼裏有活計,深入細緻抓,帶着感情做,把百姓滿意作爲一杆標尺,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爲老舊小區改造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