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前两天,我和一位传统媒体的作家聊天,他说自己的新书销量一般,很是苦恼。我问他,有没有开公众号或者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他摇摇头,然后问我,现在开,还来得及吗?

  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来得及。

  如今,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别的不提,在阅读习惯上,人们就和十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年前,人们是这么看书的——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静静品着纸质书的不朽魅力。

  十年后,人们在飞机上翻阅着电子书,或者利用地铁上的闲暇时间,迅速浏览当天的新闻。

  传播学殿堂级的人物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媒介即讯息”。

  简单解释就是,媒介形态本身也是信息的一种,而且甚至比其传递的内容更有影响力。比如,“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工具的出现,更是一场崭新的思维革命。从书本到电脑,再到手机。媒介的不断更迭和进化,改变了人类感受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就像刚才描述的那样,自从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后,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九个字,碎片化,速度快,频率高。

  碎片化,比如我们会在等餐的间歇,翻阅朋友圈。

  速度快,比如我们浏览新闻,几乎不可能一字一字去审阅,而是一目十行地浏览。

  频率高就更不用说了,专家证明,人们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平均接近5个小时。

  传播信息的媒介与环境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心态也变了,这些对于写作者,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写作者来说,是莫大的挑战。

  有些人转型成功,比如咪蒙,新世相团队,他们的文字被成千上万的人所追捧。

  有些人转型失败,自己的文字成了无人问津的落灰之作。

  那么,如何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呢?今天西门君就来分享三个方法。

  第一,多讲故事,少讲道理。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时代,比起听老师讲故事和扯道理,哪个更加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明显是前者吧!写作也是一样,如果你通篇都是讲道理,读者只会看的昏昏欲睡,别提转发了,不取关你就不错了。记住,面向普罗大众的写作绝不是作报告或者写论文。

  第二,该讲的道理也要讲,但是要精华。

  有些人看完第一条,断章取义,以为通篇就要编故事了,你以为写《故事汇》啊?错了,不是不让你讲道理,是要节制的讲道理,或者换言之,要将道理浓缩成金句。比如你在写和离婚有关的话题,就可以引用王尔德的名言“结婚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离婚。”

  第三,在文章头三段亮出你的全文核心观点。

  我经常看到有些文章,稀里糊涂扯了一大堆说什么都不知道,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那样,又臭又长。虽然读者是碎片化时间,但是同样宝贵,何况人的耐心有限,如果在文始都看不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谁还会愿意读完全文呢?

  关于“如何新媒体时代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作为传播者的你,学会了吗?我们下期宣讲再会。

  想要加群了解更多关于传播学的知识,请在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留言“传播学”三个字,即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