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文房清供是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它既是書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後發展成爲包括金石、書畫、等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雅物品。

  清 八大山人 1686年作 芝蘭清供圖

  所謂“供”,即供奉,自是聖潔高貴之物;所謂“清”,是清雅不俗。所以,文房清供,是文人書房中那些表達文人高雅氣息物品。它是在中國傳統的文房筆墨紙硯四寶基礎上,派生出的輔助用具,是書案上清雅的實用陳設品。

  包括有筆筒、筆插、筆匣、筆掭、筆洗;墨盒、墨牀、水注、水丞;鎮紙、臂擱、裁刀;硯滴、硯屏、印章、印盒、帖架、文具箱等,可謂包羅萬象、古人講究道在器中,案頭器物本身已遠遠超出了其實用價值,而更多的爲賞鑑之途。

  文人對其追捧,更多是在訴求一種致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文房清供不僅爲我們瞭解古代的人文歷史提供豐富的佐證,同時也向我們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世界。

  文房清供自漢代開始興起,唐宋時期得到發展,出現多種不同用途形式的文房器具,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成爲點綴書案、賞玩自怡的書齋實用陳設品。這些器具製作小巧精緻,常陳設於書齋文案。

  明代出現了記述文房清供的專著,如屠隆《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文震亨《長物志》,詳盡記述了書齋陳設器具及其發展演變,所列品名多達四十幾種。文房器具更是精巧而自然,成爲極具個性,既具有實用價值,又體現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珍品。

  清代內廷文房清供的製作

  清代內廷文房清供的製作均爲造辦處各作坊承辦,特別是乾隆時,其製作規模龐大,管理極其嚴格,所有器具的製作過程均有檔案記載。其中所列清供器具有水盛、墨罐、筆掭、筆洗、水注、紙鎮等,不僅質地種類多樣,造型也出奇精巧。

  另外還有以多種功用或多種器具組合的形式,如“文竹盤二件,內盛文竹筆筒、墨牀、鎮紙、水盛、硯盒隨綠石硯……交江寧織造寅着照樣成作,文竹筆山二件,又筆山發往杭州,交寅保照樣配做筆山二件,其盤內糊雪花錦墊”,所說的文竹多盛盤,是一種成套組合式的書寫用具,頗具宮廷特色。

  對於文房清供的擺設,古人之言可以借鑑:『文房供具,藉以快目適玩。鋪疊如市,頗損雅趣。其妝點之法,要如袁石公瓶花,羅羅清疏,方能得致。』文房清供,陳設有致,誠是一幅畫意十足的案頭小景。文人在書齋靜心苦讀之餘,觀之可助神思明暢,心清意遠。

  明窗幾淨,巧手陳玩

  神采奕奕,射映一室

  塵土胃腸,爲之一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