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送走一屆初三畢業生,就會一批家長變成陪讀媽媽。每次遇到,她們都跟我講陪讀的日常生活,看似單調無聊,過程卻艱辛痛苦,情緒也是時而悲時而喜。把孩子送入大學,她們的青絲多了幾許白髮,言語間充滿了喜悅,神情透着輕鬆,一副苦盡甘來的解脫,也有孩子選擇復讀或者進入社會的,媽媽們更多的是失落是不值與嘆息,還有深深的不甘。那時我就是一個旁觀者,能夠看到她們的匆忙,聽到她們的心聲,但永遠無法真正去理解她們的付出。

獨家:聚焦毛坦廠中學的陪讀媽媽

直到今年新學期開學,我也加入了陪讀的陣營,成爲一位陪讀媽媽,我才深深地感受到陪讀真的很辛苦。孩子學習累,其實媽媽更累,只是很多人誤以爲陪讀不就是給孩子做一日三餐嗎?以前又不是沒做飯,有什麼好抱怨的?今天就給大家講幾個陪讀媽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感受她們痛並快樂也可能是憂傷的生活。

小文今年高三了,她的媽媽最近一直焦慮,因爲孩子的幾次月考成績都不理想,甚至還有下滑的跡象,她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甚至都不能在孩子面前提這個話題,否則看似乖巧的女兒就會變成一頭小獅子衝着她又叫又吼。然後她就不停地反省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自責自己沒有本事也沒有水平,纔會這樣手足無措。

陪讀――愛的堅守

小茹的情況要好一些,一直在年級前兩百名,但是各科不均衡,善長的可以考年級前幾名,不善長的學科可以考年級倒數。她的媽媽辭職全心陪讀,爲了節約時間,租的房子就在學校門口,可以說出了校門就進家。孩子偏科,到處打聽好老師給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補課,可以說爲了提高成績不計成本。養家餬口的工作全放在了老公的身上,孩子成績一下滑,老公的脾氣就上來了,兩人總是要吵架。像約好似的,孩子在家馬上休戰。白天孩子上學,老公上班,自己則想辦法找一些手工活帶回家,陪讀三年,她沒有給自己添過新衣服。

小潔今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績不是多理想,她把責任怪罪到媽媽還有弟弟身上。她的媽媽晚上很少來接她,因爲她還有一個不到兩歲的弟弟。一家四口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每月租金一千元,家裏唯一的收入全靠爸爸打工。媽媽感覺進了市裏生活,錢不夠用的了,這出門都要花錢。自己現在有些後悔生二寶了,照顧女兒力不從心,照顧小的也不能盡心盡力。

獨家:聚焦毛坦廠中學的陪讀媽媽

小彤的爸爸媽媽都是有穩定工作的人,夫妻兩人輪流照顧女兒。可是媽媽還是感覺時間不夠用的,每天五點多起來給孩子做飯,然後自己匆忙去單位。中午坐公交車最怕堵車,總是想提前幾分鐘回家給孩子做一頓好喫的,可是因爲學習壓力大,孩子總是沒有胃口。媽媽不敢相信初中一直優秀的女兒怎麼月考成績攔腰砍呢?數學五六十,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她感覺自己接受不了,但又不敢在女兒面前表現,一直很委婉地打聽女兒上課是不是沒有注意聽講。

做了陪讀媽媽,才發現時間變得緊張起來,不會想着逛街,也不會想着怎麼倒飾自己,所穿的衣服以方便爲主,高跟鞋幾乎不碰。每天都很充實,爭分奪秒擠時間,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計算時間,喜歡做計劃,不安排得當心裏就不踏實。

母親節 “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陪讀媽媽

做了陪讀媽媽,開始比以前更關心孩子的成績還有孩子的身體。不光能記住自己孩子每次月考的成績排名,還能記住她所認識的每一個孩子的排名。會留意各種補習班的信息,會關注高考動態,會主動了解一些自主招生的政策,會關注孩子喜歡的大學,會加各種各樣的羣,只要對孩子有幫助。

陪讀媽媽的心願很簡單,累三年苦三年,只要孩子考入理想大學,自己就滿足了。她們最大的奢望就是孩子考上大學後,她們可以享受四年最美好的不操心的生活,可以爲自己而活的四年。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