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旱死的時候再澆水已經爲時已晚

花的生命力是很強的,但它離不開水,在它旱的時候、蔫的時候就要澆水,若該澆的時候不澆,就很難美麗再現。聯想到人的成長也是如此,出現小毛病的時候要及時敲打,及時補充水分、“營養”,這樣才能保證其健康成長。

有了靈感,一句亦可成名。

中國詩學界很早就有“摘句褒貶”的傳統,不少詩人以一句一聯揚名立萬。如李商隱的“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潘大臨的“滿城風雨近重陽”;賀鑄的“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等。作爲文學創作來講,佳句的提煉是相當不容易的,佳句是理想的反映,過去文人騷客一輩子不做他事,也難覓幾句千古流傳的東西。因此,對思想上閃現的靈感,要敏感,要及時捕捉,更要提煉,一經留意,說不了會流傳百代。

無論是好是壞,一切都會過去的,不必太介意。

聽到一個好消息,不過是美幾天,很快就過去了;聽到一個壞消息,不過是難受幾天,很快也就過去了。一切都是流動的,唯一不變的是你對待生活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保持恆常、保持平淡,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爭也沒用,這就是淡定。淡定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經歷了起落以後的覺悟。

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完就是債務

   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久拖未決的事情,一旦要做,就要快刀斬亂麻,解決到位,不留後遺症。如果議而未決,久議不決,人爲地放了下來,就會變成債務,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時間拖得越久,債務越重,越不好償還,拖到最後,有可能還會把好端端一個人拖“破產”。生活中的事情亦是這樣,認準了就要去做,去處理,不要優柔寡斷,該斷不斷,必生隱患。

民間常講一句話:辦事要四角落地

意思很清楚,就是辦事要紮紮實實,不要有絲毫的鬆動。這句話是從凳子落地引申出來的,凳子四條腿,只要有一條腿不落地,就坐不穩當。辦事也理當如此,不辦不說,要辦就辦紮實、辦穩當、經得起推敲,不要有瑕疵,這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擔當。

從花卉的生長來開,導向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花卉向着陽光長,向陽光的一面花和葉都長得很茁壯,揹着陽光的一面就顯得缺乏生氣。因此,處理起來,簡單的辦法就是經常調調向,南北調個個,這樣花卉的生長就比較均衡、美觀。人的成長,導向的作用太重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成長的初期就要大力加以引導,重在養成,一旦習慣成自然,就可向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莫不如此。

作者簡介

河洛人成員

董延壽,男,河南洛陽人。南開

大學博士,洛陽理工學院教授,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

高校優秀社科專家、河南省先進工作者。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等出版學術著作《基督新教在河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易學考古論集》、《簡帛易卦考》、《河洛思想文化研究》等20餘部。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兼任河南華夏文明研究會副會長、洛陽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洛陽曆史學會副會長、洛陽石刻研究會會長、洛陽古雒齋藝術博物館館長。

本文作者:董延壽 | 編輯:賈媛媛 | 法律顧問:牛牪

編髮:河洛人新媒體編輯部  |  編審:河洛人編委會

官方微信:河洛人 | ID:HeluoPeople   官方微博:河洛文化

©本文爲作者授權河洛人™原創首發,版權歸河洛人和原作者所有。

河洛文化文創基地 | 河洛文化文創聯盟發起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