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王府,靖王,蒙挚这几个,誉王深知他们的情况,当然不会自找没趣去找他们,剩下的谢玉和庆国公两人,庆国公已经站队自己了,在誉王看来谢玉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对自己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谢弼作为谢家的儿子,未来的谢家继承人,公然支持誉王,给了誉王许多的暗示,誉王大概心里在想,是庆国公的公然支持自己,以至于让谢玉不敢再表明支持的立场,以免引起梁帝的注意,但谢弼的支持,站队,大概也是谢玉瞩意的,目的当然是换个方式站队誉王这一派了。

谢玉表面中立,却暗中支持着太子跟誉王的夺嫡之争,这么多年来,完全没让誉王发现,可见是只非常厉害的老狐狸,而誉王也不是笨蛋,对于谢玉的立场,肯定是有过疑虑的,但,未必会在意就是了。

这部剧开篇的时候,太子就说了“本宫加封太子六年,如今竟出了个七珠亲王”,由此可见,太子的储君之位也是六年前才封的,而赤焰军之案,直到梅长苏重回金陵已经整整12年了, 这前面的6年时差里,金陵城里的这些关键人物到底都在做什么?咱们可以做以下的合理猜测。

赤焰之案以后,太子和誉王两人自然是在皇宫内外布置势力,开展夺嫡前期的事情了,谢玉和夏江当然是忙着收尾吧,毕竟赤焰军之案,牵连的人不仅仅是七万赤焰军,还有无数的臣民需要安排,处置;另外,言侯爷开始远遁朝堂,为复仇做准备,璇玑公主在主导赤焰逆案后,大概不久也去世了,红袖招开始由秦般弱接手,在这6年里,金陵城风云变幻,已经和往日不同了,而谢玉表面中立,其实似乎是有迹可循的。

谢玉是踩过赤焰军人的尸体走出来的新臣

12年前,赤焰军坐大,林燮明显跟祁王是站在一起的,最后他们两的一些不当举动也成功引起了梁帝的忌惮,最后遭受灭顶之灾。而这灭顶之灾,我们都知道,有谢玉和夏江的手笔,可就算没有他们的构陷,夏江和谢玉也是直接的执行人。

天子之怒,谢玉是看的最清楚的,他率军攻打自己的友军,导致赤焰军冤丧梅岭,并进一步成为梁帝身边的股肱之臣,这样的人物一旦有什么异动,想必是逃不过梁帝的眼里的。

因此,在赤焰军之后,谢玉算是取代林燮的地位,开始担起了守卫大梁之责,这也才有了梁帝重用他,给他赐予护国柱石这样的名头,景睿也说过,谢玉戎马半生,那么谢玉在赤焰军灭之后,更多的应该是身处战场的。尤其是在梁帝立太子之前的这数年里,谢玉势必都在协助梁帝安定朝政,寻求机会立太子,以求朝局的平衡。

当年的谢玉,军权在手,又刚踩过了赤焰军的尸体,成为梁帝的新宠臣,梁帝正处于杀红了眼的暴戾状态,这种时候,他自然是不敢明目张胆地站队哪位皇子的。

而誉王也不是蠢人,他当然懂得分析这些,所以才放任谢玉这么多年没有去拉拢。一方面是梁帝对谢玉的信任,让誉王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是谢玉的权势让誉王不敢轻易拉拢。

庆国公公然表示支持誉王

庆国公是二品军侯,虽然没什么实力,但也代表了军方的势力,按照誉王说的,是第一个公开支持自己的军方,只可惜,这个军方势力太菜,梅长苏一回来直接就让庆国公凉凉了。

可在梅长苏回来之前,立下太子以后这6年的时间里,庆国公可以说是誉王的一张军方王牌。

当时的军方势力分布,主要有5大块,分别是南境的穆王府(也就是霓凰郡主),东海的靖王,谢玉和庆国公的不详,还有蒙挚的禁卫军。

穆王府,靖王,蒙挚这几个,誉王深知他们的情况,当然不会自找没趣去找他们,剩下的谢玉和庆国公两人,庆国公已经站队自己了,在誉王看来谢玉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对自己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誉王没有太在意并不奇怪,加上誉王身边还有个红袖招,秦般弱的人都没能察觉谢玉的异动,誉王当然更不会去注意到谢玉这个首鼠两端的人了。

谢弼站队誉王给了誉王许多暗示

谢弼作为谢家的儿子,未来的谢家继承人,公然支持誉王,给了誉王许多的暗示,誉王大概心里在想,是庆国公的公然支持自己,以至于让谢玉不敢再表明支持的立场,以免引起梁帝的注意,但谢弼的支持,站队,大概也是谢玉瞩意的,目的当然是换个方式站队誉王这一派了。

总是稳稳压太子一头的誉王,怕是正志得意满地享受着来自“谢玉支持自己,皇位指日可待”的美梦中呢,身在迷局之中的人,又哪有这么容易发现猫腻呢?

加上谢玉的行事,更多是让天泉山庄的人去做,江湖高手,做事干脆利落,剧中就有类似的案例,誉王就算要怀疑追查,往往很难怀疑到谢玉头上,这也就给了谢玉很好掩饰机会。

誉王其实是很适合成为一国之君的,虽然自私,枉顾人命,但其实有一国之君的风范,可惜,太着急,也太骄傲,往往被眼前的小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啊。

相关文章